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淮安市法院众多的“80后”“90后”“95后”们不逃避不畏惧,以一颗赤子之心,在抗击疫情和做好本职工作中实践着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书写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人生成长历程。
今日是“五四”青年节,又适逢“五一”小长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挑选了淮安市法院几位青年干警,通过讲述他们看似平凡却又伟大的点滴事情,让大家了解一下法院人的青春担当。
“近年来,全市法院青年干警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任、建功立业、竞展风流,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法院、打造高质量司法的主力军和突击队。”4月30日,在淮安中院召开的青年干警座谈会上,党组书记、院长章润对青年干警给予充分肯定。
目前,全市法院共有40岁以下干警1231名,占干警总数的65%。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冲在前面,勇当“先锋”,在疫情防控一线谱写出“青春之歌”。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干警的“担当”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广大青年干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战,展示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干劲和斗志。
市级机关工委关于中青年党员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号召,得到了淮安中院青年干警的热烈响应。负责联络工作的高源源和孙晓锐先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办公室孙楠在第一时间报名,微信群里“无所畏惧”的一句发言吹响出征号角。不少干警还主动联系了机关党委,介绍自身优势,力争入选。同在办公室的丁可表示:“自己身为团委书记,当仁不让!”蔡传文、庞海涛列举自己“长期坚持锻炼”“有基层工作和生活经历”等优势,最终入选。
淮安中院组织“党员先锋队”赴挂钩的东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2月18日至3月8日,55名为青年干警到东门社区协助开展排查、执勤、登记、测量体温、政策宣传等活动。淮安中院、淮安区法院等组织了“抗疫情 献热血”活动,其中八成以上是青年干警。当时,为避免聚集,院里组织轮休。不少已经轮休的干警专门到院里来参加献血活动。四月份开始,淮安中院组建以青年干警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每周末到社区开展打扫卫生、交通执勤等工作。
淮安中院法警支队组建“青年抗疫突击队”,在法院设立疫情监控点,每天从8点到晚上6点,对出入法院人员逐一进行体温监测。支博爱、王亮等青年干警不顾孩子尚幼却仍然积极报名参加。
在这张战役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干警的“奉献”
淮安区法院法官助理邢熙超是一名90后,疫情期间在一个有确认病例的重点小区担任宣传志愿者。这个小区占地面积约220亩,每天,邢熙超拿着小喇叭一边走一边播放疫情通报。手机显示他每天的步数高达3万多步,“走到后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
“我年轻,多跑点路没关系。您把要买的菜列出来,我等会去买,给您递到门卫处。”在社区执勤的淮安区法院青年干警胡瑞经常这样劝返执意出门买菜的群众。疫情防控的紧张时期,淮安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一律测温,并出示身份证和出入证,一户家庭派出一人买菜。法院志愿者不仅执勤,还帮助业主集中购买必须生活用品,帮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倒垃圾等。
2月23日上午,淮安中院青年干警朱佩在运河明珠小区值班时,发现一名老大爷在门口徘徊,就主动询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老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有个快递一直取不出来,想让值班人员帮帮忙。考虑到在外逗留会增大疫情感染风险,朱佩和一同值班的同事说明了下情况,陪同大爷一起到快递柜看看。原来,大爷操作不熟练导致取件超时,需要支付滞纳金。朱佩帮助大爷按照步骤在手机上关注了公众号并支付滞纳金。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干警的“成长”
这是一场战役,也是一场“生动”的课堂。沉在一线的青年干警在这场战役中迅速成长,对审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亲眼看到党员先锋队的表现,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认识。
去年考入清江浦法院的葛军,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主动请愿参加全区“党员先锋队”。在防疫日记中,他这样写道:“过去,我总是认为审判工作更需要具备理智甚至冷静,却忽略了法官面对的当事人就是来自于这个包容万象的社会,接受裁判的他们最终也将回归生活。这次志愿服务,让我在这段特殊又艰难的时间里,静下心来观察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大家对于平凡日子的期许与热爱,重新领悟家庭对于每个个体的意义。”
3月3日下午,清江浦区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助理李鸿雁向组织送来一笔“特殊党费”——500个医用口罩。包装箱上写着她的内心愿望:“安全复工,携手抗‘疫’。努力坚守,共盼春来!”
淮安区法院综合办公室的吴晶晶住在洪泽,她父亲身体不好,领导一开始决定让她在家办公。但是她与父母商量后,决定与大家并肩作战。上岗的那天,吴晶晶正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中这样述说了她的心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共产党员是冲在最前面的战士……这种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我身边的党员同志的生动写照,也是我所追求和渴望的。”(赵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