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融网络、网格一体,起到了促基层和谐、保一方平安的良好效果。为了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工作,提升区域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实现“网格+部门”的多网联动模式,常州市天宁区按照“九合一”标准建设了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
一、高起点谋划,推进中心建设
1.专班推进。4月,全区启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专班工作,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与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局局长为双组长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专班。多次召开网格专班会议,重点推进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进驻、网格质效提升等重点工作。
2.机构改革。2019年完成全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作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7名,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2名,内设科室2个。2020年围绕“基层治理一网格”,积极推进基层机构改革和资源整合,建设镇、街道集“指挥调度一中心”的综合指挥中心,隶属于镇、街道党政办。
二、高规格建设,促进平台融合
1.立足“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在天宁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积极协同配合,高标准高起点建成了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并于2020年6月正式启用。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总面积800多平方米,配置一厅三区四室,一厅即一个指挥大厅,三区即观摩区、坐席区和值班区,四室即指挥室、研判室、培训室和调解室。指挥中心共进驻了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区城管指挥中心、区劳动监察平台、区水利防汛指挥室、区应急指挥中心、12345指挥平台、市监局指挥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室等9个部门,运用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等系统平台,努力探索和实现跨部门数据信息统一归集,综合分析。
2.立足“融”,实施部门整体联动。一是梳理基础信息。部分职能部门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进行了调整,导致原有平台系统账号部分无效。中心成立后,根据部门调整情况,对所有平台账号进行系统梳理,保证账号的有效性。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围绕实现社会治理各类信息“一个数据、一张网”的目标,从工作融合、流程优化入手,发挥物理整合优势,探索快速办公机制,减少重复办公,提升处置效率。三是统一指挥调度。中心启用后,各类社会治理非紧急类事件、一般性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工作将由中心统一受理、整体联动,高效处置。对于疑难复杂事项,中心制定了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组织进驻部门召开联席工作例会,综合研判事件信息,破解困扰基层治理的疑难杂症。
3.立足“破”,探索数据应用共享。区联动指挥中心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智能化支撑平台。通过信息收集查询系统、指挥辅助分析发布系统,从线上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功能。通过打破各个系统平台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推动各类数据系统整合,大力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舆情监控系统,将中心建设成为舆情分析、宣传指挥、应急联动的综合服务平台。
4.立足“活”,加深部门纵横联系。区联动指挥中心主要集中受理、交办和督办网格、城管、政务热线等采集(收集)的社会治理非紧急类事项,对社会治理各类信息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破解民生难题、响应群众诉求中的攻坚能力,区委政法委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实施“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办法》,当遇到职责交叉、多部门协同、处置权限不足等情形的难点和阶段性突出问题时,由开发区、镇(街道)通过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启动“吹哨”机制,同时明确报到时限。对于启动“吹哨”的事项,按重要度、紧急度等因素,划分为“一般事项”、“较大事项”和“重大事项”三类。“吹哨”事项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事件处置完成后需及时反馈问题处理结果,形成“问题收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综合评价”闭环管理。
三、高效能联动,提升主责主业
1.网格+疫情防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使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疫战法,筑牢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坚固防线。全区网格员通过手机使用江苏微警务“微网格”模块,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有效提升了防控工作效率。按照“基础数据全摸清、动态情况全掌握”和“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以网格为单位,全区网格员对网格内的村民小组、小区、院落、楼栋、家庭进行全覆盖、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全区网格员共走访排查上报信息146590条,其中新增来苏返常人员137248人,核查服务9094条,共报送《每日情况》简报49期。
2.网格+警格。充分发挥“网格+警格”双网融合、联防联控工作优势,制定《天宁区网格员参与群防群治“微信红包”奖励办法》(试行),鼓励网格员在配合社区民警收集上报各类信息过程中积极主动发现线索和问题,将各类不稳定因素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实现了点、线、面结合的“无死角”防控模式。深入开展“网格+警格”联动融合示范点建设,确定北直街社区网格工作站+局前街派出所北直街社区警务室等7个示范点开展试点建设,在扫黑除恶、群租房管理、铁路护路、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巡查走访等方面,积极发挥“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作用,为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3.网格+安全。为了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全覆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精细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信息化,开展“网格+安全生产”工作。设置了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分类明确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对象、网格队伍保障、具体职责等工作细节。厘清网格员岗位责任清单与网格化监管要素清单。开发安全生产信息菜单式采集模块与安全生产事务全流程处理模块。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与考核保障机制。在天宁区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全区618名专职网格员,参与专项整治行动2300多人次,累计排查6100余家企业、小作坊、小窝点,共计发现非化工企业擅自改变生产经营范围,违法违规从事生产、储存化工产品的2家;利用闲置、废弃、关停企业厂房以及居民住房等,违法违规从事化工生产、储存化工个体工商户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