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工作怎么干?在哪干?在江苏镇江世业镇,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这里新建的15个网格工作室,成了村民们和网格员零距离沟通、亲情式交流的好地方。每个网格工作室都有一支网格服务团队,“1+1+1+X”多元共治力量全部下沉到工作室中,并分别建立了“网格服务”“网格员工作”“网格党员先锋”微信群,乡村治理的基础共性数据通过线上流转、线下协调解决,诸如违法建设、门前环境管护等问题,发现速度、流转效率和处置效果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网格工作室
一个网格工作室就是一处“便民服务点”,采用“周边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找单、工作室亮单、中心验单”的“四步”工作法,实现了线上接领任务和线下便民服务的有机结合,让网格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群众按需“点单”
群众可充分利用所在网格服务群、网格员电话等线上平台和网格工作室这个线下实体平台,根据自身需求轻松“点单”。世业村第二网格现有42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在网格工作室附近的老年人也会定期到工作室来“报到”,请网格员帮忙到镇卫生院或药店代买降压药等常规药物,极大方便了行动不便的群众。“工作室架起服务点、服务窗口前移到家里”的模式把网格工作室变“前台”、镇村窗口变“后台”,延伸了服务触角,提升了服务温度。
网格员及时“接单”“找单”
工作室中的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或电话认领涉及就业、民生服务、帮办代办等网格化社会治理事项清单内的服务事项,让群众的“需求单”得到贴心、快速、精准响应,实现工作室服务与群众需求的高效匹配。同时,网格工作室中的“1+1+1+X”(退休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平安志愿者以及网格党小组全体党员)等多元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工服务员”“治安巡逻员”“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他们通过日常协助网格员巡查走访,使过去的等问题找上门变为主动去找问题,提高了基层治理的主动性。“进群众家门、知群众家情”。9月下旬,世业村第二网格工作室专职网格员洪磊在走访中得知村民方立凤已年满60周岁但未办理过独生子女补贴,经与村委会相关人员沟通,现场收集相关材料,很快为其办理了独生子女补贴手续。
工作室积极“亮单”
各网格工作室及时把所做的为民办实事工作在网格服务事项公示牌进行公示,通过“亮单”来让大众“评单”,在接收群众监督中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效,使网格工作室更接地气、更大力度发挥效能。在卫星村第一网格工作室,网格事项服务公示牌上公示10月份共录入常住人口信息160人,上门为本网格内60周岁无社保待遇的农村退伍老兵办理兵龄补贴3人。
中心严格“验单”
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采用“抽检”“定检”的方式,对各网格工作室工作实效进行评分,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通过工作室间的“比学赶超”,实现便民服务的“提质增效”,让网格工作室这个微阵地发挥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