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镇江两级法院执行条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化宗旨意识,找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聚焦胜诉权益“兑现慢”,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持续开展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迭代升级,推动“数字化执行”进入新常态,努力实现执行能力和执行体系现代化,截至目前,执结案件17515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9.08%,执行到位金额50.21亿元。坚持问题导向,从规范化入手,从细微处着力,将规范执行落实到案件办理的每一个节点,确保执行领域顽瘴痼疾走深走实,努力用真金白银回应群众的热切期盼。
智慧赋能 为快速执行增添“双翼”
“这些被扣押的财产怎么处理?”“前几年,人家开车把我撞伤,我也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当时没要到钱,现在我发现他的车的下落了,我该怎么办?”时值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9月下旬,在镇江中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市法院开展了“雷霆行动2021—见‘镇’执行”直播行动,期间,执行干警不断解答网友对执行问题的疑惑。
让公平正义以看的见的方式实现,镇江法院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强化司法公开,利用信息化手段践行普法责任制,持续营造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本次执行直播行动重点聚焦赡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涉民生案件,通过镇江中院抖音号、文广集团法眼新观察抖音号进行了全程直播,共吸引450万余人观看。在全市法院120余名执行干警的共同努力下,50件执行案件被强制执行,23名被执行人被拘传、执行到位60万余元、查封房产2处、扣押车辆1辆。
从收到一纸胜诉判决到手握真金白银,是当事人的热切期盼也是执行干警的不懈追求。
为了尽快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全市法院按立足资产处置核心指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直播拍卖为切入点,实现执行宣传方式从图文播报向现场实况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处置资产的成交能力和溢价能力,在8月23日至31日淘宝网直播集中拍卖活动中,共有67个拍品集中上拍,至活动结束,共吸引17.7万人围观,成交额7025.91万元,成交率85.19%,溢价率93.67%。
小物件也能卖出好价钱。开发区法院拍卖的1台苹果手机在挂网“上新”当天就吸引了4300多人次围观,78人报名参与竞拍,隐隐可见“爆款”潜质。果然,开拍当日,竞拍者们争先恐后地出价,竞拍一度“白热化”,在经过155轮竞价、46次延时后,这台起拍价500元的苹果手机最终以6300元的价格成功拍出。
8月26日晚,“京口法拍”第三季如期而至,京口法院执行局法拍组经过前期一系列的筹备、策划、清理、调试工作,为晚上“黄金档”的直播提供了完备的保障。
19:30,淘宝直播间现场“云”看房正式开始,短短70分钟不到,直播间共对22套房产进行了介绍,抖音直播间人气2.1万,淘宝直播间2300多人 ,点赞数达13480。直播结束后的周末,又一次引发线下的看房热潮。今年上半年,京口法院累计拍卖金额5507万元,同比上涨35%,平均溢价率25%,同比上涨142.52%,多次荣登淘宝“法院直播超级榜”。
废旧“巨无霸”如何称重?开发区法院处置的一批被执行资产废旧设备较多,其中倒置的废旧油罐设备就长约18米,成为资产处置的难题。据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传统方式整个称重可能需要3天左右时间,算上评估费、运输费、人工费,处置变现款也将大打折扣。
“7.68吨!”随着第一件废旧机器设备成功吊起,电脑即时显示出吊起设备的重量。7月2日,在称重现场,吊装工作人员将感知器安装在起重设备上,在起吊过程中,重力感知设备通过实时称重,即时将重量数据信号回传至管理后台及法院查封财产监管平台,科技加持,让资产处置迈上快车道。
规范执行 加强队伍履职能力
“申请执行才短短几天,就拿到了八百万的执行案款,感谢执行法官的辛苦付出,感谢扬中法院执行局对我们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扬中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现场,江苏亿能电气有限公司周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6月9日上午,扬中法院举行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14件,共计发放执行案款一千余万。
为了让执行到位的案款能第一时间达到申请执行人手中,镇江法院将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项目,建立健全执行案款收取与发放制度,全面清理到账执行款,确保每一笔款项均发放到位。
件件要见底,笔笔有交代。上半年,开展执行款集中清理活动,将5月21日前的到账案款和老案款账户中无人认领的执行暂存款及作为清理重点,组织逐笔逐项清理,全力做到应发尽发,应发快发。清理期间,全市法院共发放执行案款682笔,合计1999.18万元。对老案款账户上的不明款进行集中清理,协调汇款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平台协助甄别,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参与清理,从6092笔、合计2.8亿元不明款中清理出案款1389笔,共计1.95亿元。对确实无法清理的历史不明款,移交财政部门托管。
为进一步提高执行案款发放效率,镇江法院自我加压,强化信息化手段规范案款发放。严格执行“一案一人一账户”、案款发放线上线下五级审批制度,落实全拨付流程系统化、实时化监管。在指挥中心建立预警提示机制,督促承办人在案款到账后及时认领、发放,并将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强化“钉钉”APP等信息化软件运用,压缩案款发放审批时间,提高发放速度,提升案款管理水平。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自动向申请人预留的手机号码发送案款到账短信提醒,让申请执行人实时监督执行款到账及发放全过程,进一步增强执行款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放执行案款33.39亿元,努力将教育整顿的成果转化为司法惠民的具体举措,将公平的裁判结果兑现为实实在在的权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执行为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着力提高执行干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9月30日上午,市中院举办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提升培训会,邀请省高院执行裁判庭副庭长唐志容就强制执行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详细阐述了执行裁判程序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处理思路,为提高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提供了指南。
优化执行生态,镇江法院紧锣密鼓,持续发力。10月8日,国庆小长假刚结束,镇江法院联动协同整治违法违规执行问题专项行动部署会上,分管领导张子敏对执行工作作出要求:“坚决纠正违法查封和违规处置财产问题,确保资产底数清楚、权属明确,应处置尽处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韧不拔 彰显司法为民
2018年3月28日,被执行人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与前方驾驶自行车的申请执行人王某某发生碰撞,造成王某某胳膊骨折,构成十级伤残。在这起“追尾”事故中,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被法院判令赔付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8万多元。
当天,执行员殷清波第二次将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李某拘传至法院。谈话中,李某一口咬定自己无力还款。但根据执行员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李某在其亲属店里打工,每个月仅保留少量生活费,大部分工资由其亲属代为保管。对于明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的李某,法院当场决定对其采取拘留措施。在强制拘留措施的威慑下,李某紧急联系亲属,以现金方式一次性给付完毕。至此,这起三年前的积案顺利执结。
执行工作中,不仅需要义正言辞般的说教和雷霆万钧式的魄力,还需要夜以继日的坚持和持之以恒的耐力。
一沓从泛黄到亮白的收条,一面充满感激之情的锦旗,一张满意又肯定的笑脸,鉴证了丹徒法院执行干警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
9月27日上午,在最后一笔执行款到位之日,丹徒法院执行干警闫程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顺利执结。申请人也将一面嵌入干警姓名的大红锦旗“闫法为民 十载功程”送到他手中。
事情要从2011年6月说起,丹徒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经审理后判决被告江某归还原告孟某150000元。但江某未在规定时间内履行还款义务,孟某申请强制执行。起初,被执行人自称无经济能力还款,执行干警准备采取冻结工资卡、拘留15日等强制措施。但在与其父亲的交流谈话中,干警了解到,被执行人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没多久,若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可能会对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于是,执行员积极组织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即还款一部分,剩余款项由被执行人每季度还款3300元,分10年还清。
2012年6月20日,法院收到了来自被执行人江某的第一笔分期还款,并交给了申请执行人孟某,由其出具了第一张收条。在之后的时间里,执行员坚持每季度关注该笔执行款的给付,并在江某未自动履行时予以督促。就这样,在一张张收条的见证下,时间来到了10年后的今天,最后一笔案款执行到位,该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善意执行 让诚而不“幸”者重拾信心
“法院又拉了我一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对于以后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螃蟹养殖户蒋某满怀感激地说道。
丹桂飘香,金菊竞放,游荡在丹阳市导墅镇数十亩水塘里的螃蟹也即将到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节。被执行人蒋某看着数十亩水塘里的螃蟹,想到自己从摊上大事到遇上好事的“特殊”经历。
几年前,蒋某打工存有积蓄转行养殖螃蟹,从最初养殖的10亩水塘扩展到如今的80亩,收成好的时候一年收入达40余万元。
2019年,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蒋某借贷近1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原本指望来年能有好收成,却不料2020年夏季天气异常炎热且持续时间长,大量螃蟹由于天热致病,再加上疫情销售不畅,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蒋某被告上法庭要求还款。执行中,京口法院执行员束放成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约定蒋某分三年履行完毕。
“我们这一行也是靠天吃饭,这不,今年上半年的连日暴雨,水位暴涨,我的螃蟹都被大水冲走了……”蒋某无奈的说。
眼看到了还款日,蒋某再次捉襟见肘,申请人申请恢复强制执行。
“办案不能机械,要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用脚步丈量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秉承着这样的办案理念,束放成决定再次走访养殖现场考察,向村民打听蒋某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要采取强制措施。
“蒋某为人老实本分,养殖螃蟹丰富,要不是天灾,他的螃蟹应该经营得不错,不忍心强制执行断了他的后路。”束放成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感慨道。
贯彻“六稳六保”的办案思路,把握“振兴乡村”的大局意识,束放成再次做起了和解工作,积极引导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进行沟通协商,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最终让两家再次握手言和,达成了螃蟹继续养在塘里由蒋某养殖,等到可以丰收时法院监督其收网出售,货款全部支付给申请人。更为可贵的是,申请人也愿意帮助被执行人渡过难关,打算根据明年的养殖需要返还其成本,并另行与被执行人合伙,更新生产设备,雇佣更多人手,扩大养殖规模,让被执行人更好的经营,履行还款义务。
“我马上准备将池塘田埂加高50公分,防止暴雨来袭,还准备再雇点人手……”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重拾信心的蒋某已经开始了新的规划。
这起执行案件的高效化解,不仅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更为蒋某的螃蟹养殖产业赢得发展的机会,保障民生企业,支持“三农”事业,是对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最好诠释。
针对部分被执行企业有主动履行义务的意愿,却因被纳入失信名单等问题处处受限,客观上影响了生产经营和履行能力的现状,镇江法院开展优化诚信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告企业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定修复方案。目前,已将309个失信被执行企业退出失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