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利云:专寻魅影攻疑难 独具慧眼解谜案
2020-11-16 14:08:00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在老百姓的心中,认为警察就是冲锋在前,行走在打击违法犯罪的风口浪尖,伴随着重大案件胜利告破,迎来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光环背后,也有许多郦利云这样的“幕后英雄”,始终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地从事视频调取、视频侦查等细致而琐碎的工作,用信息化手段锁定真凶,为侦查破案提供最直观的证据材料,为打防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一束光”的坚持 

  调任情报中心不久,他便遇到一桩棘手的案件。丹阳市延陵镇某工业园一公司配电房600余米电缆线被盗,价值逾6.5万元。但工业园尚在建设中,没有路灯,监控很少,现场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而郦利云善于攻坚克难他观察到对面厂区装有监控,于是调来监控一遍又一遍查看。发现案发当日凌晨2点左右,现场有一束光一闪而过,他大胆推测这就是嫌疑人作案时产生的灯光。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他把工业园内所有厂区的监控都调取出来,逐一查看。整整10天时间,他几乎都是在电脑面前度过的,最终锁定了一辆无牌面包车。经过反复查看,视频追踪,一次次推理,最终发现这辆车最早出现和最后消失地点都在312国道访仙段附近,于是,他断定这辆车的落脚点位于访仙。他翻阅了一周以来该路段的卡口过车照片,发现一辆面包车与该案作案车辆特征一致,通过查询该车关联信息,发现舒某、吴某等7名湖北籍男子有作案嫌疑。最终,这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破获了系列盗窃电缆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奋战在“疫”线的“逆行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大地,郦利云主动请缨,在专案研判侦查任务不减的情况下,加入疫情数据战队,24小时值守阵地,加班加点对数据进行清洗、筛查、细化。我市出现确诊病例后,郦利云没有一丝犹豫,前往多个该病例活动过的场所调取监控,为分析密切接触人员提供了数据保障。2月17日,我市一名疫区返丹人员出现发热症状,经查询,该人乘坐高铁到站后坐出租车回家,出租车号牌不详,驾驶员身份不明。由于高铁出站人员众多,出站时间又在晚上,研判难度较大。为尽快查询到出租车信息,郦利云运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析车辆必经卡口,利用多个卡口过车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很快就准确判断出出租车号牌和驾驶员信息。疫情防控期间,他先后为基层提供核查服务310余人次,研判车辆90余辆、人员120余人,协助基层查找、核查重点疫区来丹人员4227人。 

   


   “火眼金睛”寻魅影

  4月9日,市局合成作战中心正式成立,郦利云作为骨干研判民警,入选其中。期间,在侦破一起电信诈骗专案时,一声令下开始收网抓捕,郦利云历时3月,辗转广东深圳、惠州,湖北恩施、武汉等地,负责涉案人员身份信息的研判及抓捕工作。6月18日,为了抓捕该案的主要嫌疑人,合成作战中心一行5人赶赴湖北恩施,20余天一直在山区排查主要嫌疑人可能的藏匿地点。郦利云和同事们在搜寻无果返程途中,突然瞥到迎面走来一位撑伞的中年男子,穿着打扮比较讲究,不像山里人。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张人像,似曾相识,可能是嫌疑人的同案犯。他果断要求停车并与同事徒步追赶该男子。虽然男子与户籍照相差较大,但细节特征很吻合。于是他们亮明身份,对该男子进行盘问,男子从包里拿出的驾驶证上赫然写着真实名字,果然是案件的另一个关键嫌疑人。该嫌疑人的口供对确定主要嫌疑人行踪及案件的进一步侦破起到了重要作用。

  视频侦查工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令人向往的金钱和权利,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责任和奉献、清贫和寂寞。郦利云用自己对技术的热情和对案件的向往,甘为幕后,默默奉献,为案件侦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