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网络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钱袋子”就被骗空,为扩大宣传面,提高辖区市民防诈防骗意识。近日,镇江扬中市公安局辖区派出所的民警们入校园、进厂企、蹲社区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防诈骗宣传活动。
入校园
在金山学院的宣讲过程中,贾警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电信诈骗的概念,并通过描绘近年来重大校园诈骗案,强调了做好防范的重要性。生动地提醒在场每一位学生,警惕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网络刷单、“校园贷”、短信电话中奖、网游诈骗等多种诈骗手段及特征,牢记遭遇诈骗拨打110。同时提醒广大师生: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一定要时刻守好自己的钱包。
进厂企
民警们向企业各负责人和员工们宣传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手段。并结合高发的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对网络诈骗的特点、种类、危害性以及防范诈骗常识进行面对面耐心讲解,教育引导企业员工面对通讯网络诈骗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努力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民警要求各负责人及时将此次宣讲内容传达至企业员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蹲社区
社区民警们在居民的家门口现场支起了“摊位”,摆上桌子,放上《警方提示》和《遭遇通讯网络诈骗怎么做》的宣传材料,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上前咨询。“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守住钱袋子,大家一定要牢记‘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倘若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及时止损。”民警一边向市民讲解,一边向市民发放了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的宣传资料,热情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各类网络诈骗的特点、套路,介绍识骗技巧和被骗后的紧急补救措施。同时,还提醒市民冬季防盗、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这些防骗秘籍,你了解吗?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当骗子们戴上“某某工作人员”的面具,
按照“剧本”倾情出演烂熟于心的戏码,
你会被这套洗脑术所迷惑吗?
每个人都觉得骗子离自己很远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傻
这恰恰是骗子诈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编整理了一些防骗秘籍
给大家提个醒!
“冒充查案”类
关键字:
“包裏涉毒”、“洗黑钱”、“医保卡异常”、“安全账号”
作案手法:
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有关身份信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邮局、社保、医保、银行工作人员,按照剧本拨打电话给受害人,慌称事主“信用卡透支”“包裏涉毒”“社保卡、医保卡异常”“涉嫌洗黑钱”,多人配合,层层设陷,再取得受害人信任,进行威胁、恐吓,威逼受害人将钱款汇至所谓的“安全账号”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
1.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虚拟办案部门号码;
2.执法部门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等问题进行处理;
3.目前任何公检法部门都未设立诸如“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号。
“冒充亲友领导”类
关键字:
“猜猜我是谁”、“红包”
作案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得你的联系方式,然后再打电话给你自称是你熟悉的人员或让你猜猜他是谁(其实猜着是谁就是谁),取得您的信任后假称在外面因交通事故、酒驾或者找小姐被公安机关抓住要接受罚款,称自己带得钱不够,然后向你借钱要你将钱打到他的账号上。
警方提示:
1.如果接到此类诈骗电话时,不要去猜而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
2.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进行核实或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可以洞察其破绽;
3.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
4.一旦确定对方是骗子,应立即报案。
“冒充QQ好友”类
关键字:
“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
作案手法: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视频、聊天等资料,熟恶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O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QQ视频可被复制,与好友视频聊天时,不要看到视频就轻易相信对方身份;
2.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以防遭受木马攻击,导致QQ号被盗;
3.与QQ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应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
4.如果个人QQ被盗,应及时通知亲朋好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