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他用善举诠释着警察的“忠诚”
2020-08-31 10:29:00

    用爱架起汉藏民族的“连心桥”

    2019年8月3日晚11时30分,南京火车站充满了离愁别绪。开往拉萨的Z164次列车已经远去,它带去了大爱镇江对19朵“格桑花”的深深祝福,带去了汉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情意,也带去了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润州大队民警张苏延续了15年的牵挂和思念。

   

    从7月31日起,23名藏族师生在镇江度过了难忘的四天游学经历,留下了太多美好的欢声笑语。在镇江,他们观看了人生第一场3D电影,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走出藏区的旅行,也第一次结交了很多镇江“小伙伴”。

   

    默默资助藏区贫困儿童近10年,累计捐赠50余万元的现金和物资,在当地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他被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地区领导称为汉藏民族的“爱心使者”,孩子和老师称他“暖心叔叔”。他就是张苏,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12月入伍,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2013年转岗至镇江市公安局,现为镇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润州大队四中队民警。短短五年时间,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五次受上级机关嘉奖,2016年获镇江市“五四青年警星”提名奖,2017年被评为镇江市文明礼仪十佳“社会好妈妈”, 2019年,荣获“镇江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被镇江市人民政府评为第二届“镇江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第五届“江苏慈善奖”。

  

    胸怀大义,

他用善举诠释着警察的“忠诚”

  警察就要为民解难,这是张苏的一句口头禅。工作中,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生活中,他却有着不一般的“古道热肠”。回想走上公益事业之路,张苏说这既有党员的责任,也有他内心的那份眷恋。2004年张苏入伍至青藏高原某部。一个寒冷的冬天,张苏在外执行任务时,看到一个藏民老奶奶扭伤了脚在路边哭泣,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张苏背着老奶奶走了10里路将她送回家。看到老奶奶家庭较为困难,张苏临走时悄悄留下了200元钱。一个星期后,张苏因事外出,刚走出部队大门,老奶奶和他儿子就迎了过来,给他送来了青稞酒和他人生的第一个“哈达”。得知老奶奶已在此“蹲守”将近两整天时,张苏深受感动,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播下了慈善的种子。此后,张苏多次资助老奶奶和部队周边的贫困藏民。 

    2009年12月,张苏退伍后考入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有一次,张苏来到距离拉萨市区100公里的德庆乡,看到仅有13名学生和1名全科老师的“农牧民”小学简陋的办学条件,张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十天后他向该学校捐赠了价值1000元的图书文具。2011年8月,张苏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马乡派出所。马乡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牧民比较分散。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原因,当时辖区不少牧民生活较为贫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长期帮助这些藏区贫困孩子呢?张苏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他需要一个慈善捐助平台。2012年6月,张苏和朋友共同在“人人网”以“关注西藏最穷的地方”为题发帖,呼吁社会为西藏贫困孩子捐助,并积极帮助联系、协调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发放工作。从平台搭建到他离开西藏的14个月期间,他们共发帖160多条,得到了近千名网友的响应,先后8次将网友捐赠的4万元现金和衣物、学习用具和126双全新的鞋子转送到贫困孩子的手中。

    张苏说,作为一名警察,一名党员,对党忠诚就要把党的事业放在最高的位置,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资助西藏贫困儿童,实际上也是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十年坚守,

他用真情连系着汉藏的“友情”

    张苏在镇江每个月都会和他通几次话,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藏区的贫困孩子。在旦增眼里,张苏对西藏、对西藏的孩子有着真挚的爱,爱的执着、爱的深沉。他还记着有一年冬天,张苏得知一个藏民孩子生病的消息,连夜赶去送药,差点命丧雪窟。这种爱超越了生命,进入了灵魂。他也看到了爱的传递,这两年,先后有两名江苏大学的大学生来到堆龙德庆乡工作。这两名大学生家都在内地,在镇江读书时,曾参加过张苏组织的爱心捐赠会,来西藏工作,受张苏的影响很大。这就是爱的力量!在张苏同事眼中,张苏是服务群众的“热心人”,也是遇困群众的“及时雨”。

  旦增说,张苏已经成了堆龙中心小学的一张“爱心名片”,也是连系当地汉藏民族的“友谊使者”。他用爱心换来了信任,用坚守赢得了尊重,在我们藏民心中,他就像“哈达”一样圣洁、一样令人尊敬。 

    精神帮扶,

他用爱心打通了心灵的“天路”

    在劝导藏族辍学儿童入学时,向藏区孩子许下诺言:“你们好好学习,有机会叔叔带你们去外面看一看。”就在今年,张苏实现了他的诺言。今年3月初,张苏开始着手藏区儿童来镇江游学一事,整整准备了近5个月,最终在镇江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餐饮烹饪协会、文旅集团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支持下促成此事。2019年暑假,19名来自藏区的孩子们踏上了来镇江的列车,“此次藏区孩子们游学行程安排,既体现镇江的历史文化,又展现镇江现代文明;既有参观游览,也有实践教学;既具备地域特色,也兼具江南风情。就是要让他们在视野和精神上有所震撼,有所收获。”这4天里,孩子们登上了北固山,领略“天下第一江山”;在金山湖乘坐画舫,聆听了白娘子的传说;在镇江船厂,感受大国重工的魅力;在镇江实验学校,与镇江的“小伙们”互相写下贺卡,共同制作手工艺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达杰是拉萨德庆乡小学副校长,此次来镇游学活动的领队,在西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近30年。4天的镇江之行,让他深有感触:“很感谢张苏和镇江人民,镇江之行对孩子们未来很有帮助!”

    张苏始终用善心坚守善行,在他的天平上,为民永远是最厚重的砝码;在他的宣言中,爱心永远是最响亮的声音。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江苏电视台、西藏电视台、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省委宣传部“志愿江苏”网等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面对这些,张苏平静地说,我所做的是一名警察、一名党员应该做的。爱是这个时代的标签,我要静静地做一朵盛开在警营的“格桑花”,为更多藏族儿童带去爱和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爱架起汉藏民族的“连心桥”,成为见证民族团结、汉藏友谊的洁白“哈达”!

 

 

 

 

 

 

 

 

  2018年春节期间,张苏援助的一个孩子给他打电话说:叔叔,我父母都是牧民,我跟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不懂,我觉得特别无助。这句话让张苏陷入了沉思。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西藏等边远地区扶助力度不断加大,西藏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受家庭等各方面影响,如何帮助西藏儿童在成长时期情感方面出现的诸多烦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张苏决定利用镇江丰富的高校资源,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西藏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借助电话、网络等沟通渠道,用大学生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为藏区孩子们解答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张苏主动联合江苏科技大学招募“西藏儿童成长陪伴”志愿者,很快吸引400余名大学生报名,张苏把大学生信息制作成了“连心卡”。“心连心”活动启动一年多来,多名藏族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了有效缓解。 

 

  爱是最美的修行,张苏非常喜欢仓央嘉措的这句诗。2013年张苏选调回镇江工作,在他临行那天,不少藏民得到消息后,纷纷来为他送行。其中,一位藏族老人带着孩子专门为他送来了“哈达”,老人说:“张警官,你给我家孩子送过鞋。听说你要走,我特地来送送你……”。听到这句话,张苏忍不住泪流满面。此情此景让张苏身边的战友倍受感动,这个“哈达”也成了张苏离开西藏前收到的一份最好、最难忘的送别礼物。 

  来到镇江后,张苏始终牵挂着遥远地方的贫困孩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引导着周围的人们,为藏区贫困儿童献出一份爱心。在镇江,张苏组织发动了多次爱心捐赠会。现在,张苏的身边凝聚了近200名爱心志愿者,在这些爱心志愿者的支持下,这些年张苏先后对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的多所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捐助,受益学生达2000余人。堆龙德庆乡人大主席旦增是这些年来张苏爱心事业的见证人之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