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出生的董宝森,举手投足间仍然精气神十足。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历经岁月洗礼,他对镇江公安工作念念不忘,发挥着一名老党员、老同志的余热。
一份捐款感言,一万元特殊党费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作为一名老警察、老党员,主动报名认捐一万元特殊党费,用于支援疫情防控!”一份由董宝森亲笔书写的捐款感言和1万元现金交到了镇江市公安局,而在整个过程中,董老却有点“着气”。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2月中旬,董老突然给镇江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表示要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用于支援疫情防控。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需要用钱的地方也比较多,工作人员劝他和子女再商议一下,多考虑考虑。但董老坚持自己的主意,拗不过他,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梁坚专程来到敬老院,完成老人的心愿。
手捧着这笔沉甸甸的爱心,梁坚动情地说:“今天被可敬可爱的老同志感动到了,虽然董老生活并不富裕,但在大灾大难面前他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慷慨解囊,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所有公安民警学习!”
一部《镇江公安志》折射不凡人生
1949年6月,17岁的董宝森报名参加了由镇江地委举办的镇江工学团,学习了两个月。“当时年轻,热血澎湃,总觉得家乡已经解放了,只有随军解放大西南,才能为革命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阴差阳错,一心要去大西南,不想进了公安局,这些情景董老仍历历在目。时任镇江市委组织部部长克宁问他:“你要干什么工作啊?”“我服从革命需要,哪里需要我去哪里!”“现在社会治安不太好,你就去公安局吧。”于是,董宝森就这么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董宝森先后在派出所、政保科、办公室等岗位从事一线巡逻、办案和文书写作。1992年,他遵从“局令”,离而不休,勇挑重担,牵头编写《镇江公安志》。
1994年,饱含着公安几代人期望和心血的《镇江市公安志》成册出版,记录着1904年至1992年镇江警察的前世今生,有大事记、十六篇章和附录,着重讲述镇江市解放后公安机关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前旧警察机关亦有适当叙述。
时任江苏省公安厅厅长李明朝以及镇江市委书记钱永波、市长方之焯、市政协主席黄选能题词庆祝:“忠实反映了本市公安机关40多年来艰苦奋斗,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内容翔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值得一读。”
史志出版后,董宝森仍一心扑在相关扫尾工作上,一直到1997年,65岁时他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真正离休回家,可谓退休不褪色,夕阳更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