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婷婷:轮椅律师 普法天使
2025-09-28 16:59:00

【“凡人”小传】

顾婷婷,坐在轮椅上的律师,创办帮助残疾人普法维权的“婷婷工作室”,主持“婷婷说法”电视节目,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江苏好人”、扬州市“最美自强残疾人”等荣誉称号。

【“凡人”自述】

一场意外,让我失去了很多,却让我收获了更多,收获了珍惜当下,收获了克服困难,收获了永不放弃希望。命运为我重建了另一条跑道,即使折翼,依然能以另一种方式飞翔。

创办帮助残疾人普法维权的“婷婷工作室”,主持“婷婷说法”电视节目,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顾婷婷:轮椅律师 普法天使

初见顾婷婷时,总忍不住想起高邮湖,那片既有水波潋滟的温婉,也有经风历雨仍从容的壮阔的湖,恰如眼前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她,面容清秀,眉宇间透着典雅,若不留意轮椅,很难将“高位截瘫”“肢体一级残疾”这些沉重的标签,与眼前这位谈吐优雅的律师联系起来。

提及那场改变人生轨迹的车祸,她的语气没有波澜,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以前总觉得人生该是一条笔直向前的路,每一步都按部就班。”她轻轻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释然,“直到那场意外,才知道原来路也会有转弯的时候,甚至会突然走到看似无路可走的地方。”而这份“无路可走”的境遇,却让她读懂了从前未曾领悟的诗词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说这句话时,她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真的站在山水之间,“以前读这句诗,只觉得是一种闲适的心境,可当自己真的‘行到水穷’,才明白这里面藏着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放下后的坦然。”

她口中的“坦然”,不是对命运的妥协,而是在接纳不完美后的重新出发。“现在才真正理解人生。”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对命运的抱怨,只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亦如高邮湖表面波澜不惊,深处却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一场猛烈的车祸骤然发生

命运的急转猝不及防

1986年出生的顾婷婷,在水乡小镇高邮八桥度过了童年。父亲是村里的干部,母亲在村办企业上班,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相伴,四口之家虽不富裕,却充满了寻常人家最珍贵的温馨与和睦。

从小,顾婷婷就展现出懂事乖巧的特质。上学后,她更是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班长、三好学生的荣誉伴随着她的成长。高考时,她凭借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浓厚兴趣,毅然选择了逻辑性极强的应用物理专业,勇敢踏入这个以男生为主导的理科领域。大学里,她们班只有6名女生,是历年来女生人数最多的一届,即便如此,顾婷婷依然脱颖而出,不仅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还积极投身学生会工作,从学生会副主席一路成长为分团委副书记,展现出自身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

大学毕业,按照应用物理专业的常规发展路径,继续深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懂事的顾婷婷不愿再给父母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毅然决定放弃深造踏入职场。几年的历练之后,顾婷婷的工作、生活都在通往美好的轨道继续前行,未曾想到命运在前方布下了一道无情的鸿沟。

2015年9月18日晚,顾婷婷从上海回高邮,当车辆行驶到江都高速路段时,一场猛烈的车祸骤然发生。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关于未来的美好规划,都在这场无情的撞击中戛然而止。

江都油田医院的急诊室里,医生们面色凝重。“中枢神经损伤,必须立即转院!”救护车的鸣笛声在公路上呼啸,转运途中她的血压持续下降,“这样下去撑不到‘苏北’!”随车医生焦急万分。千钧一发之际,父亲当机立断,果断决定临时改道,先将她送往江都市人医抢救,紧急处置后,她终于被安全转送至苏北医院。命是保住了,但医生的话让全家陷入冰窟:“中枢神经受损严重,很可能终身瘫痪。”

医生冷静而专业的“以后能够坐着轮椅生活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如同给顾婷婷的人生画下了一道残酷的分界线。前半生的她,一路顺风顺水,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学业和爱情;而这场车祸,却让她陷入了生死边缘的挣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康复之路。

普法宣讲

在痛苦与挣扎中重塑自我

炼狱与微光的康复之路

在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后,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身体的麻木感如影随形,一些部位因长期压迫开始出现压疮,焦虑的家人将她转往省人民医院。医生告诉她:“不是说瘫了就只能瘫着,要尽可能锻炼剩余功能。”她开始尝试用上肢的力量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并通过间歇性导尿、定时排便等科学方法,学会处理困扰众多脊髓损伤者的二便失禁问题。

然而压疮问题依然棘手,清创手术后留下的创口深可见骨,每天换药都成为一场折磨,长期低烧让她整日昏沉,虚弱得连思考的力气都没有,世界在她眼中只剩下无边的疲惫与疼痛。隔壁病房相同伤情的伤友推荐了一家专科医院,治疗方案简单却残酷:将清创后的创面直接缝合,并且绝对不能再受压。这意味着,她必须24小时保持趴着的姿势,这一趴就是一个半月……每一个深夜,她总在数着时间,期待明天早一点到来;每一个清晨,最先唤醒她的不是阳光,而是深入骨髓的疼痛,那疼痛像无数只蚂蚁在骨骼里疯狂啃噬,又像被反复扔进冰窖与火炉之间,承受着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一如往常的一个清晨,治疗师为她做康复训练时,剧痛让她忍不住失声大叫,治疗师温柔而坚定地说道:“今天已经是你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你能接受今天的自己,就一定能接受明天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她心中的阴霾;又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当压疮终于愈合,真正的康复训练才刚刚开始。在康复医院,重新学习“坐”这个动作时,“感觉自己就像坐在瑜伽球上,”她回忆道,“完全找不到平衡点。”从平躺到坐起、翻身,从床上到轮椅,再从轮椅挪回床上,每一个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她而言都是一场艰巨的挑战。脊髓损伤是一种不可逆的损伤,在多家医院之间的数月辗转已花费了高昂的医疗费用。顾婷婷作出了选择:出院。回家后,顾婷婷并未放弃锻炼。为了恢复和提高心肺功能,她每天让母亲将她送到家附近的一个小篮球场,自己练习划轮椅。最初,划上一两米就气喘吁吁,不得不俯身休息。在那片空旷的篮球场上,顾婷婷度过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时光,虽然身体疲惫,却是思绪最自由的时刻。她学会了与疼痛共存,与孤独对话。

她的人生,在脊髓损伤的那一刻被强行改写,但她却在痛苦与挣扎中,以惊人的毅力一点点重塑自我。从ICU的生死边缘,到与压疮的殊死抗争,再到康复路上的步步为营,她用不屈的意志对抗着命运的残酷,那些流过的泪、受过的痛、付出的汗水,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坚持与希望的故事。

参加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时的留影

逐梦法考成为维权“摆渡人”

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

顾婷婷出院回家后,残联领导的上门走访为她推开了新的一扇窗。

“做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先走出家门。”这句鼓励如春风化雨,她走进了残疾人之家。那里有许多和她一样“与众不同”的朋友,他们或许缺失了部分身体功能,却依然在小小的天地里顽强生长,如同苔花静静绽放。起初跟着大家做塑料花的顾婷婷,在这个新“家”中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2017年春天,她受聘担任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工作中,她总觉得做小手工附加值太低,在一位做服装加工的企业家帮助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创办服饰公司,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机会。她因人设岗,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朋友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在这条“残健共融”的流水线上,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劳动的尊严,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更是走向自立自强的第一步。

顾婷婷并不止步于此,自身伤后维权的艰辛,以及与其他残疾人朋友的深入交流,让她意识到法律才是捍卫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我是不是也能学习法律,有一天可以帮助更多人?”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悄悄在她心中发了芽。她毅然踏上了法考之路,买书、听课、整理笔记,她把所有精力投入法律知识的学习。由于胸部以下完全瘫痪,连保持坐姿都异常艰难,但她“坐着学不了,就躺着学;躺久了,就趴着学。”陌生的法律概念、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她一点点啃下来,一步步理清楚。2019年,她成功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1年,经过实习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执业律师。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我自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的不易。我也许不能帮他们做很多,但我愿尽我所能。”这是顾婷婷常说的话,也是她行动的写照。她坐着轮椅,走进电视台主持“婷婷说法”节目,走进乡村舞台开展“我讲你知·共享法治”系列宣讲,走进康复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为不同群体的残疾人提供精准法律支持。她还开设了高邮市首家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工作室“婷婷工作室”,免费接待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咨询,真正成为他们身边的“法律娘家人”。

从曾经的“受援人”变成如今的“援助者”,顾婷婷完成了生命的华丽转身。2021年以来,她办理残疾人维权案件20余起,接待咨询数百次,开展普法讲座70余场,惠及残疾人超万人。她不仅帮助他们争取“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形式平等,更推动实现“特殊情况合理差别对待”的实质平等。她说:“法律不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应当是有温度的工具。”

回顾一路走来的点滴,她特别感谢残联、妇联、司法局等部门,以及师父倪文胜律师和兴典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今年5月,从人民大会堂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的她,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是更大的责任,她说作为律师,她还要更加努力;作为同行者,她希望带领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走向更远的世界,让更多“苔花”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