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菱塘回族乡:菱香四溢平安筑 综治扬帆幸福长
2025-08-29 15:25:00  来源:扬州市委政法委

“以前办事摸不清流程,现在到综治中心,窗口有指引、流程有公示,连要带什么材料都写得清清楚楚,省心多了!”近日,在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办理矛盾调解的村民马师傅,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言语中满是对规范化建设的赞许。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将“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线,融入街坊邻里的闲谈中、田间地头的劳作里。帮村民化解宅基地纠纷、为翻建房屋的农户协调边界问题、替邻里调解鸡毛蒜皮的小摩擦……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让“规范化建设”跳出纸面,成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安心保障,在少数民族乡大地上筑起平安屏障,扬起幸福的风帆。

从模糊要求到明确标准 治理有章可循

走进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图》《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等制度牌。无论是群众还是工作人员,抬头便知流程、明权责,不再为“该找谁、怎么办”而迷茫。“规范化建设,制度是根基。我们就是要将以往的‘模糊要求’转化为‘明确标准’,让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席话,道出了制度建设的核心意义。

在矛盾化解工作中,中心构建起“周排查、月研判、季通报”的闭环机制,将治理的“规矩”落到实处。每周排查“无死角”,组织网格员深入各村组,与村民拉家常、听诉求,细致收集邻里纠纷、政策疑问等各类矛盾线索,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每月研判“解症结”,召开矛盾纠纷排查研判会,逐条梳理线索,分析矛盾症结,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策略,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每季通报“促落实”,通报全乡矛盾化解进展,细化信访会议、案件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工作落地,实现“线索上报—分流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让制度成为群众安心的“硬支撑”。

以乡情法理促和谐 化解专业高效

“小张,你先消消气,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为半堵墙伤了和气多不值!”在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老杨调解室”里,62岁的胡大爷正拉着村民小张的手唠家常。此前,小张与邻居李师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半月,综治中心获悉后,立即启动“信访两员+网格化治理+人民调解”三结合机制,邀请威望高的胡大爷以“乡情”拉近距离,信访信息员老万拿出土地台账核对边界,调解员老李用“家常话”结合《土地管理法》讲解政策。半天时间,小张主动让步:“胡大爷说得对,咱明天就一起把墙砌齐。”

这般场景,在菱塘回族乡已成常态。依托“有事好商量”“圆桌议事”“老杨调解室”等协商平台,“两员”队伍(信访信息员、调解员)与法律工作者等形成强大合力。网格员担当“前哨”,在日常巡查中主动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调解员做好“桥梁”,把生硬的法律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

三级联动破难题 家门口解民忧

“要不是市、乡、村三级一起帮着协调,我这两年的‘心病’真解不了!”2023年5月,盛师傅因房屋年久失修申请翻建,却由于村组地处两村交界,庄台规划不一,造成施工后院墙超出邻居房屋边界,双方从口角争执升级到阻拦施工。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知悉后,迅速将“服务窗口”移至现场: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研判会,成立专项化解领导小组,分组上门倾听诉求;同时对接高邮市信访局,依据“跨区域矛盾处置”指导意见,制定“以历史边界为基准,适当调整房屋结构”的方案。多轮沟通后,双方握手言和,盛师傅的新房顺利开工,两年多的“心病”终得化解。

为保障“三级联调”规范运转,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还建立健全了配套机制。分级响应,明确时效:村级能化解的矛盾就地解决,需乡级协调的24小时内启动研判,需市级指导的48小时内完成对接,确保“不拖延、不推诿”。包案负责,压实责任:按“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将三级联调案件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包案领导一线抓”的工作体系。定期研判,优化方法:定期召开三级联调研判会,联合市、村相关人员分析矛盾规律,总结调解经验,持续优化工作思路,让每一起群众诉求都能通过“零距离”服务得到妥善解决。

从制度规范到温情调解,再到三级联动,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基层治理的“蓝图”一笔一画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未来,菱塘回族乡综治中心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深耕基层治理,让平安底色更加鲜明,幸福画卷愈发绵长。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