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六尺堂”里的警花力量
2025-03-31 15:58:00

2025年2月14日上午刚上班,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邗上派出所“六尺堂”调解室内就开始热闹起来,社区民警赵文宣正在调解一起辖区居民因楼上漏水导致的矛盾纠纷。1998年出生的赵文宣,看起来稚嫩,调解矛盾纠纷却成熟老练。一起看似复杂的纠纷,在她耐心的化解下,仅仅一个小时,双方当事人就握手言和。

赵文宣是邗上女子社区民警中队中的一员。女子社区民警中队成立于2006年,现有民警7人,她们在近20年的接续耕耘中,用女性的细腻、温柔、耐心更好地亲民爱民、服务群众,先后荣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江苏省三八红旗手(集体)示范工作室”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24年以来,女子社区民警中队创新打造“4+1”社区警务模式,即打造“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孵化基地、“红石榴”民族团结发展实践基地、“警医”共建协处阵地和无人机参与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探索阵地“4”大模块,结合“宇涵说警事”宣防IP为“1”主线,全力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打好基础,全面助力社区警务工作走深走实。

“六尺堂”解纠纷

每天一大早,年过六旬的赵忠玉就会准时来到邗江分局邗上派出所,协助所里的年轻民警做好矛盾纠纷调解。赵忠玉是扬州市公安局退休民警,也是一名老党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坚持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老黄牛”的余热,在法院当了三年人民调解员,积累了丰富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邗上派出所打造“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基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忠玉。

邗上派出所辖区地处扬州城市主城西区中心地带,辖区5.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3万人,拥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综合体密集,老旧小区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多种因素之下,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数量也逐年增加,外加女子社区民警中队仅有7人,警力数量少,且呈现年轻化,现有的社区警务力量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矛盾纠纷数量增多的需求。

为优化调解人员组织架构,提升青年民辅警开展矛盾化解工作的能力水平,邗上女子社区民警中队依托“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孵化基地,邀请调解经验丰富的公安退休老党员加入调解队伍。赵忠玉是“六尺堂”邀请的主要调解成员之一。

说起“六尺堂”名字,源于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沈斌在担任邗上派出所所长时,针对社区警务矛盾调解提出的打造“六尺堂”调解中心的概念。

这个想法源于典故“六尺巷”的启发。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流传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在沈斌看来,“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这种精神,在社区警务中,与当下提倡的“枫桥经验”也十分契合。

2024年以来,邗上派出所现任所长崔祥和教导员兼女子社区民警中队中队长任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始全力打造“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孵化基地,有效将接待室、信访室、调解室等功能融为一体,全面助力社区警务工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孵化基地成立以来,除了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还承担起“老带新”“强带弱”的传帮带作用。赵文宣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因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又是女同志,每次群众有矛盾纠纷,总被人带着怀疑的眼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一看来了个“丫头片子”,更是半信半疑。遇到类似的情况,像赵忠玉这样的老党员就发挥了作用,带着年轻同志入户走访,参与化解疑难矛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从而实现矛盾纠纷件件闭环,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矛盾调解机制。截至目前,“六尺堂”民辅警调解能手孵化基地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29起,收到锦旗2面,感谢信1封。

“红石榴”促团结

邗上派出所辖区有万达、三盛、力宝、大润发等多家商业综合体和购物广场,以及网红美食街望月路。近几年,浓厚的商业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入驻,少数民族同胞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女子社区民警中队辖区共有回族、苗族、满族以及维吾尔族同胞等多个少数民族,因为语言和风土人情存在差异,日常工作中,涉及民族同胞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出现。

前不久,兴城西路某小区业主刘女士报警称,其楼下新开的一家新疆烧烤店油烟太大,而且每天晚上都经营到很晚,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休息。

原来,去年年底,来自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同胞艾木杜拉(化名)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扬州,想开一家烧烤店,经过市场考察,看中了兴城西路上一家门面房,并顺利和房东签完协议。在经过简单装修后开始进入试营业。新疆烧烤美名在外,羊肉货真价实还新鲜,外加艾木杜拉懂得经营,试营业促销力度大,店里生意十分火爆,一直到凌晨都客人不断。

艾木杜拉的烧烤店在一楼,刘女士住在二楼,一个想生意越火越好,一个想夜里不被打扰,矛盾接踵而至。刘女士要求烧烤店停止营业,理由除了影响自己和家人休息,还翻出来相关法律,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艾木杜拉自然不肯,刚交的房租、店面装修,外加购置的烧烤炉子和锅碗瓢盆,投入那么多资金,钱还没挣到手,怎么可能说关就关。双方一个不让一个,矛盾一度僵化,甚至投诉到12345热线。这让参与矛盾调解的社区民警压力倍增。

女子社区中队指导员兰雪雅说:“这种涉及到不同民族同胞之间的矛盾,我们不敢怠慢,但因为双方当事人存在着语言和风土人情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在这类纠纷调解上,经验不是很多,导致压力很大。”

面对这种新型矛盾纠纷,社区民警虽然花了大量精力,但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此,女子社区民警中队敢于正视困难和本领恐慌,她们在得知与扬州一江之隔的镇江市公安局新区分局丁卯派出所教导员王晓芳,在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王晓芳个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其倾注心血的“红石榴家园”服务站被命名为“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了更好服务辖区群众,切实解决涉及民族同胞的矛盾纠纷,邗上女子社区民警中队主动联系王晓芳,约好时间前往“红石榴家园”服务站学习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学习交流中,得知王晓芳的“红石榴家园”服务站通过遴选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的同志担任网格管理员、治安信息员的同时,还聘请有民族工作经验、援疆援藏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义务调解员。这一举措让邗上女子社区中队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回到扬州后,邗上女子社区中队依靠辖区资源,打造“红石榴”民族团结发展实践基地,组织民宗、司法、教育、人社、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入驻,在推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城市民族事务法治化体系的同时,依法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子女受教育等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切实增强各民族流动人口对扬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红石榴”民族团结发展实践基地建成之后,类似于艾木杜拉这样的矛盾纠纷,不但迎刃而解,很多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还成了朋友。

无人机助警力

2025年2月19日16时,翠岗幼儿园迎来新一天的放学时间,一架无人机在人群上空盘旋,提醒接孩子的家长注意安全,同时做好反诈宣传。操控无人机的是邗上女子社区民警中队的赵文宣。2024年度,在全省公安机关社区民警警务技能练兵竞赛中,赵文宣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获评“十优”社区民警。

一个个青年女警在中队这块“沃土”上快速成长,也以自身能力“反哺”着这个光荣集体。尤其是随着“低空警务”发展,无人机建设应用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赵文宣主动申请参加市局组织的警航培训班,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警用无人机“女飞手”。

2024年10月,赵文宣利用娴熟的操作技巧,用警务无人机成功拍摄下一个非法加工窝点的运输、作业画面,助力案件侦破。与此同时,她还将无人机运用到社区警务工作中,为日常工作开展、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突发事件下好“先手棋”。

近年来,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社区警务管理工作,女子社区民警中队将辖区划分为71个网格,322个微网格,将网格管理体系延伸至“毛细血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社区民辅警以及志愿者每天都在辖区内巡查走访,排查各类问题和安全隐患,但面对辖区面积大、警力少的客观现实,经常面临范围太广巡不全、死角盲区巡不到等难题。为此,热衷无人机的赵文宣开始尝试借助无人机巡查,无人机具有视野广阔、精准高效、降低危险区域巡查风险等特点,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巡查效率,从而弥补巡查力量的不足。

赵文宣的这一探索,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如今,赵文宣在自己单打独斗的基础上,正在依托辖区无人机爱好者、大学生无人机发烧友组建成一支无人机志愿者团队,并成功制作三维模型,全面做好日常巡防、快速处突警务支撑,高效打造无人机参与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探索阵地。下一步,这种模式将从赵文宣所在的翠岗花园社区复制到邗上派出所服务的7个社区,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参与范围。

强共建保平安

吴涵是女子社区民警中队党支部书记,也是中队坚守14年的老队员。她负责的五里社区,除了常规的小区和商业街,还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简称扬大附院)。

2024年12月22日下午,吴涵接到扬大附院住院部打来的电话,一个病人住院期间多次外出,且无家人陪伴,担心会出意外。吴涵随即找到该患者,了解得知,患者是山西人,一个人在扬州打工,因肺炎严重住院,老婆远在广东打工,身边没人照顾,外出是为了买药和生活必需用品。了解情况后,吴涵主动跟男子打工的企业联系,争取到企业负责人的支持。在吴涵的协调下,企业最终安排一名员工照顾男子,直到出院。

扬大附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是扬州百姓就医的热门医院。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发事件、电信网络诈骗等多类警情在医疗场所均有体现。2025年,为了高效解决涉医矛盾纠纷,保护人民群众就医期间生命财产安全,邗上派出所全力打造“警医”共建协处阵地,在原有驻医警务室基础上,升级硬件建设,增强警务力量,联合院方保卫干部、保安公司,组建一支公安专业化管理、专职化运行的医院警务团队;健全重大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最小应急单元训练,以应对实战为出发点,围绕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日常巡逻防控、医患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培训;拓宽服务范围,将身份证办理、护照受理等窗口服务延伸至警务室;同时,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无事可做,刷单诈骗多发等情况,强化做好反诈宣传提醒。“警医”共建协处阵地打造以来,成功化解涉医纠纷6起,各类警情同比下降17%,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2起,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万元。

打造宣防IP

2025年1月21日下午1:20左右,辖区居民张阿姨着急忙慌来到邗上派出所,点名要找“宇涵说警事”中的两位警官帮忙。“宇涵说警事”是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邗上派出所师徒民警范崇宇和徐小涵倾力打造的宣防IP,上线一年多来,关注的人数不断增多,发布的每一条视频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张阿姨是“宇涵说警事”的忠实粉丝,平台发布的每期视频她都观看并点赞。最近,张阿姨远在法国留学的女儿小晴(化名)表现比较反常,学费交了,生活费也打过去了,突然又向家里要三万块钱,也不说干什么,这让张阿姨内心泛起了嘀咕,她想起“宇涵说警事”宣传的反诈案例,怀疑女儿是不是遇到诈骗了,想让民警帮着鉴别一下。

了解情况后,徐小涵立即与小晴电话取得了联系。不承想,小晴把徐小涵当成了电诈犯罪人员,还发了一条信息过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劝你赶紧回国投案自首。为了获得小晴的信任,徐小涵带着张阿姨一起出镜,在派出所办公区域穿警服和小晴视频,小晴依然如无其事,应付两句便匆匆挂了电话。

为了尽快阻止小晴受骗,徐小涵问张阿姨,小晴有没有关系好的朋友?张阿姨说女儿有个闺蜜小慧(化名)在扬州。徐小涵随即联系到小慧,一了解得知,两个人都痴迷于一个男明星,一个后援会主动加她们微信,声称每个人交纳三万元可以安排其和偶像零距离接触。这是典型的针对特定人群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但小慧并不这么认为,坚持要打款,声称即便是被骗自己也认了。为了阻止小晴和小慧上当受骗,徐小涵把小慧带到派出所,播放多起同类型的真实诈骗案例给她看。看到活生生的现实案例,小慧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自己真的遇到诈骗了,赶紧电话劝阻闺蜜小晴。

这是“宇涵说警事”极为寻常的一幕。徐小涵介绍,当初之所以打造这样一个IP,就是不想一直做流于俗套的宣传,自己作为“00后”女警,除了线下宣传,自己喜欢在新媒体领域探索,利用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公安业务和反诈宣传做得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宇涵说警事”IP打造以来,拍摄短视频18部,改编歌曲4首,不少作品被江苏警方、中国警察网等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转发;参加线上下宣讲活动21场,通过线上视频、线下演出,以及授课、做讲座等多种方式走进辖区百姓的视野里,取得了良好效果。徐小涵负责的文昌社区,7万多的常住人口,曾实现连续5个月诈骗“零发生”。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