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治,筑牢诉源之基
“结婚以来,所有的压力都落在我一人身上.......”
“不同意离婚,我们的的感情还没有破裂,孩子还小,现在离婚对孩子不负责任。”
去年11月,在菱塘回族乡“网格法庭”上,一起离婚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正在调解。原告小张和被告小李于2019年相识,双方自由恋爱后,很快便领了结婚证,两年后,有了孩子小小李。
但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小张和小李逐渐因生活琐事、经济压力等因素,感情开始走向破裂,最后小张向小李提出离婚,在被小李拒绝后,小张便将小李诉至法庭。
法庭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本着“婚姻家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并且考虑到原被告分居两地上班,被告小李住所地在菱塘回族乡,从便利当事人诉讼的角度出发,将案件转至菱塘回族乡“网格法庭”调解。
为了妥善化解这起离婚纠纷,承办法官与“网格法庭”代办专员联动解纷。前期,由代办专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细致沟通,耐心劝解,极大地缓和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在现场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对原被告双方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释明,希望双方珍惜夫妻感情,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真正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成长考虑,妥善处理纠纷,维护家庭稳定。
经过共同努力,小张和小李的对立情绪有了缓和,意识到先前的行为有些冲动,愿意与对方重新沟通。
在提供司法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中,高新区法庭针对菱塘回族乡的乡情社情民情,建立“多方联动,融合共治”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开展党支部领办“网格法庭”工作,设立菱塘回族乡“网格法庭”等多个网格法庭以及“杨叔调解工作室”等解纷平台,积极邀请镇村干部、社区网格员参与到纠纷化解中来,真正做到诉源治理不缺位、不越位。近三年来,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妥善化解纠纷320余起,家事纠纷下降幅度达25.6%,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乡风建设,厚植司法沃土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法典是什么时候实行的吗?”
3月21日下午,高新区法庭副庭长袁平来到菱塘回族乡实验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袁法官结合实际热点,将案例讲解与民法典法条解读相结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甘风险” “高空抛物”“狗咬人”等法律案件,并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
这是高新区法庭每周五的特色“法治课堂”,由法官走进辖区的中小学,定期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普法从学生抓起。
同时,高新区法庭开展“点单式”普法,主动与辖区政府联动,收集村委会、企业等单位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需求,便于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与合同签订和履行相关的发票、送货凭证等资料,你们要注意收集保存。” 高新区法庭法官助理管鑫为企业员工开展“企业运营中的合同等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这是法庭在收到企业普法“点单”需求后,当即“接单”帮助企业化解潜在纠纷。
除了“走出去”普法,法庭还通过“开放日”的形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们走进法庭,零距离观摩庭审,开展知识讲座,进一步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法治护航,开出绚烂之花
灯具产业是高新区法庭辖区的特色产业,辖区范围内拥有灯具企业近2000家,从业者超4万人,室外照明灯具占全国市场40%,灯杆占全国市场70%,智慧照明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随着灯具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暴露。
2018年,扬州某公司采购了一批LED灯珠,与其他配件组装成灯具销售。后续灯具出现无法点亮等问题,买方拒付货款,该公司60万余元货款无法回笼。
扬州某公司认为LED灯珠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存在瑕疵,致使灯具无法点亮,遂将供货方告上法庭。但由于该公司在购买灯珠时,并未对外购的灯珠进行抽样封存,因而未能提供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可供鉴定的样品,公司败诉,只能自行承担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企业因无法提供鉴定样品遭受损失的案件,引起高新区法庭高度重视,法庭当即走访调研灯具企业,发现该问题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经营难题。
“对于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坚持能动司法,秉持‘抓前端、治未病’工作理念,将风险防范在前端”法庭负责人表示。
为此,法庭主动邀请相关部门、企业、协会共同开展会商,并在此基础上制发《建议灯具行业制定样品封存规则指引,解决涉诉质量争议司法鉴定“取样难”问题》的司法建议。该建议得到灯具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并研究制定了《路灯亮化行业重要原材料、零配件预防质量纠纷操作规程指引》,组织企业相关责任人进行学习。司法建议发出后一年多来,相关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产品质量争议下降约40%。
能动履职,践行为民初心
“快过年了,拖欠我们的工资怎么办?”临近年关,高新区某公司的27名职工却有些无助,拖欠了许久的工资迟迟未发。
这是一批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系列案件,高新区法庭在收到这批案件后高度重视,“案件内容并不复杂,但临近年关,27名职工能否拿到欠发的189万元工资,这背后关系着27个家庭能否安心过年,因此,这批案件必须快速化解”。
为此,高新区法庭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及时与属地政府沟通信息,并联合属地政府核实职工债权的真实性,并及时与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欠薪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在前期充分准备基础上,立案仅4天后,法庭决定在案涉企业所在社区居委会开展巡回审判,并邀请高新区送桥镇社会治理局、社会居委会工作人员旁听庭审。
“欠我们钱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今天能解决问题吗?”在居委会会议室内,27名职工怀着忐忑的心情讨论着。
“现在开庭”,伴随着法槌落下,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均对欠款事实无异议,承办法官从法理、情理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等因素,积极组织双方协商解决问题,最终,27名职工均与被告某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文书生效后职工债权最终得到实现。
“这下我们心安了,感谢法院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庭后,职工纷纷向法庭表示感谢。这是高新区法庭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体现,用心用情办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案”,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事”。
石榴花开相映红,携手共看好“枫”景。高新区法庭将持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