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外面下雪了,不要出去了啊。”“噢,好的!”
“晚上有开空调吧?”“开了,小刘来帮我开的。”
苏莲耐心细致进行询问,卧床休息的王奶奶一一作答。
“药吃了吗?”“这记不清楚了。”苏莲立刻进屋,发现王奶奶早上该吃的药还没吃,又开始烧水准备喂王奶奶服药。
原来,王奶奶是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独居老人,年后上班以来,苏莲每天都会到老人家走访询问,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
年前,苏莲收到的一份调解工单,让她揪起了心:有人反映,82岁高龄的王奶奶不能自理,独自在家无人照顾,且经常走丢,其子女赡养老人意识薄弱,希望网格员能够帮助解决老人赡养问题。
当天,苏莲迅速上门了解情况,得知王奶奶育有一女二儿,子女约定,由二儿子和小儿子每人一年轮流赡养老人。今年轮到二儿子一家,他们为老人在家附近的公寓租了一套房,此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王奶奶由其丈夫照顾,但近期,其老伴也中风住院,家中只剩下王奶奶一人。
苏莲分别赶往王奶奶大女儿和二儿子家走访调查,发现老人无人照料的背后,源于其子女不和。
“我问心无愧!之前我每天都会做好老人一天的饭菜,由我丈夫下午5点下班后送去,但前不久大姐找我们吵了一架,最近一周确实没有再送了!”苏莲找到王奶奶二儿子一家时,其二儿媳情绪颇为激动。就在一周前,王奶奶大女儿找人将王奶奶搀扶到他们家楼下,哭诉二儿子对王奶奶照顾不周,引来街坊邻居的围观。“儿子和女儿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她就可以什么都不问,光压迫做儿子的付出?”
二儿媳拉着苏莲娓娓道出了她的不满:“过去老两口身体好的时候,帮着大姐一家做了20多年的牙刷包装,从来没帮过我们,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更亲,现在需要照顾了,怎么倒是对我们要求更高?大姐给爸妈送点饭就不行吗?”
提及大女儿与他们家的感情,二儿媳委屈颇多:“大姐家条件比较好,我们过去想借点钱升级一下生产机器,她讲话却毫不留情面,说我们‘还不了的话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苏莲一一记下二儿子一家的心里话,随即找到大女儿家中进行情况了解与劝说。大女儿向苏莲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作为儿子,就该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更何况我作为女儿,这么多年来一直帮扶父母,带父母看病,每周日会上门探望妈妈、帮妈妈洗澡,送一些日常用品,我的情感投入要比弟弟一家多得多,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对父母再多点关照!”
苏莲向大女儿客观转达了二儿子一家的心结,大女儿听闻后颇为惊讶,对二儿子一家表达了歉意:“我这人就是说话太直,有时候话赶话的就不小心挑出事儿了。”
苏莲趁热打铁,用情用理劝解道:“父母跟他们一家接触不多,现在让他们对父母付出更多、更高要求的爱,是不合理的。而且,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每个子女都有责任,不分大小、不分男女……”
在大女儿认识到自身错误后,苏莲再次前往二儿子家进行调解,她细细叙说了来自大姐的解释和歉意,尽力解开尘封在二儿子一家内心已久的心结,同时,从法律层面进行深入讲解,子女赡养父母是应尽的义务,子女不可因任何理由推卸自己应尽的义务。
最终,在苏莲耐心疏导劝解及释法说理下,大女儿及二儿子达成一致:二儿子一家每天依旧负责送饭和日常看顾,大女儿多抽空来看望母亲,帮助洗澡。苏莲还特意拜托王奶奶家的邻居刘师傅,日常帮忙多照看,比如晚上帮助开空调、帮忙热饭等。以后大女儿、二儿子双方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苏莲,由苏莲负责沟通协调。
“这样一来,王奶奶的基本生活就得到了保障。”马不停蹄调解成功后的苏莲松了一口气。自此以后,王奶奶家成了她每日走访必去的点。跟随苏莲走访的记者看到,王奶奶家的门前系了一条红丝巾,这是其大女儿担心王奶奶出门后找不到自己的家,特意打的标记。如今,其儿女的心结在苏莲的帮助下解开了,儿女和邻居每日上门探望、照料老人,系在门前的红丝巾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