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直播电商,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规"
江都区“电商+法律服务”集成工作站是在原商贸城社区法律服务站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为商贸城直播电商基地和社区提供全方面法律服务。江都商贸城都好麦直播电商基地共有直播间100间,入驻企业27家,年成交额达5亿元。随着基地发展壮大,电商行业法治需求和法律风险越发显著,江都区司法局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介入,围绕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权益维护、平台和主播合同签订等多方位采取措施,引导电商合法经营。
开展法治专题宣传。线下,每月组织社区法律顾问为电商各主体授课,线上,组织法律专家每月为电商进行风险防范的法律直播讲解。
组织“直播间”法治体检。开设法治直播间,组织律师走进直播间,赠送“法律顾问联系卡”,了解法律需求,解答法律问题。
成立“电商+法律服务”团队。精选熟悉电商业务的律师组成“电商+法律服务”团队。针对电商直播行业存在的常见法律纠纷,团队为电商基地量身订制编制《直播电商常见法律争议合规指引》,帮助电商主播、MCN机构、网络直播平台、商家等电商各产业链相关主体,更好地规避法律风险,即时解决法律纠纷,助力电商行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发展。
服务快递小哥,从"我找法援"到"援来帮你"
随着社区电商行业的发展,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物流司机等新就业形态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纠纷也在增多,他们迫切希望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方面获得更多专业性、公益性的法律服务。为此,在社区“快递小哥”驿站专门设立法律援助点,围绕“四个点”开展服务。
打造普法点。精心布置法律图书角,播放法治短片和法治直播间节目,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为物流从业者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惑。
布置歇脚点。丰富驿站法治元素,将微波炉、冰箱、茶水、充电等服务设施上印制法治宣传漫画和标语,免费提供印有法律援助方式的雨衣、雨伞、茶杯、帽子等法治文化产品,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知晓率。
设立征集点。通过“快递小哥”援助点进行立法民意征集,通过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征集法律需求,同时收集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
提供援助点。针对快递物流等行业在送餐送货过程中遇到的交通事故纠纷、服务纠纷等问题,安排有经验的值班律师提供咨询,在快递劳动者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援助。
服务商户商贩,从"一地鸡毛"到"井然有序"
商贸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贩和鞋类商户1000多户,多数经营日用品、小五金、小零食批发,摊位竞争、设施改造、邻里纠纷等琐碎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尽可能化解纠纷,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达到指导一次调解,消除多起隐患的效果。电商法律服务集成工作站开启标本兼治模式。
打好“预防针”。为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法律服务将关口前移,从提升商户法治理念入手,对7名网络员、27名微网格员、12名调解员进行专业普法和调解培训。组织他们经常性深入商户开展普法活动,法律顾问每天在“法润民生”微信群中以案说法,开展法律咨询,及时了解问题。今年以来深入商户5次,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500多份,实现了矛盾前置解决,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开设“专家门诊”。针对矛盾繁琐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状况,在社区调解员化解基础上,组织“全国优秀调解员”唐永良、“省百佳法律明白人”葛伟、扬州电视台调解保护节目名人张燕等专业调解力量开展专题化解,今年上半年化解疑难纠纷12起
开辟“急诊通道”。建立矛盾纠纷应急机制,出现重大矛盾、事件时,协调专家和部门组成重大矛盾处理专班。今年5月,因为羊毛衫批发市场区的道路安全历史遗留问题,引起60户住户的群访矛盾,在矛盾专班努力下,成功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