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分局打防管控能力明显提升,截至10月底,通过警民联防巡逻快速处置突发事件7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9名、破案46起,全区刑事案件稳中有降,街面案件同比下降41.3%。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探索推行的“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模式。该模式不仅入选江苏省公安厅警务“六六战略”实践示范点,还被当地发改委列为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示范案例。
“提升社会面控制和巡防能力,一直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枫桥经验’贯彻落实到治安巡防工作中,推行警民联动巡防和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整治等有机结合,让居民群众在巡防改革创新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扬州邗江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范红彬介绍说。
壮大联巡队伍规模
让专业队伍强起来 志愿者多起来
2021年3月5日, 一张特别的招募海报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这张主题为“平安邗江,正义有我 ”的海报,是邗江分局为招募平安志愿者而设计宣传的。某影视公司程序员小陈,看到广告后,主动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发挥自己操纵无人机的特长,用无人机为后来的落水救助、烟花禁放巡查服务。
“采用招募海报的方式,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和巡防工作,是我们尝试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来招募平安志愿者。”邗江区平安志愿者协会执行副会长、邗江公安分局副局长蒋凤升介绍说。
邗江区是扬州的主城区,是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分局党委为破解巡防警力不足问题,将“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公安主动、促发联动,联合部门、群众、社会和安保“四方力量”,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格局,做到公安专业巡防力量更强、民众参与力量更大。
邗江分局主动汇报,提请区委、区政府对警民联动巡防重视和支持,在全市率先将专职巡防辅警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动态调整拨款,每年约投入5500多万元用于巡防辅警保障。分局优化警力配置,组建起140人的特警巡防队、280多人的派出所专职巡防队、37人的便衣侦控队、30人的“铁骑队”;配备22辆巡逻警用汽车、30辆警用摩托车、170辆警用电动车。通过建立健全社巡合一、交巡合一机制,组织98名社区民警、197名专职辅警、30名交警参与路面巡防工作。
在动员社会力量方面,他们在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下,建立邗江区平安志愿者协会,下设18个分会,145个村(社区)平安志愿者工作站,平安志愿者注册会员3.2万余人,巡防志愿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分局整合社会资源,多次召开警民联巡会议,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由6000多人参加的 “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商圈”“平安交通”四大志愿者联盟,基本涵盖了各个小区、各类学校、各大商圈、各条交通线路等。
提升指挥体系等级
让专业队伍快起来 志愿者动起来
2021年5月,扬州某小区业主刘某,在单位工作时,突然收到了手机“云安居”系统报警信息,从视频中看到一名不速之客进入家中,随即报警。新盛派出所副所长兼新盛社区民警卜春华迅速反应,随即通过对讲机联系小区附近的平安志愿者。小区10名保安和物业首先赶到,将住宅楼进出口控制好。随后,附近三个小区的20多名保安、物业赶来增援,将这幢住宅楼合围起来。业主到家后,发现窃贼已逃离家中。卜春华分析,窃贼应该躲藏在住宅楼内,遂发动大家进行搜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楼顶一单元消防井内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经审查,这名王姓窃贼,是一名来自外省的流窜作案人员,近期在扬州采取攀爬、撬门等方式,作案多起,盗窃财物价值十多万元。
谈起此次抓获窃贼的过程,副所长卜春华激动地说:“平安志愿者队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归功于分局建立了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挥系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迅速调度,果断处置,克敌制胜。”
邗江分局将“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作为构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注重向科技要警力、向智能要效率、向数据要战斗力,不断提升警民联巡、快速反应、整体防控的水平。
他们以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为抓手,依托4G图传系统、4G对讲机、警务通等,将巡防车辆和人员数据接入综合指挥平台,实时掌握巡防车辆和人员的位置,便于指挥长点对点指挥、面对面调度。对重点商圈和部位引用热力图技术,将辖区停车场数据接入,通过对警情数据、发案情况、人车数据等分析研判,指挥开展精确巡防、精准联防,有效提升巡逻防范的针对性、实效性。
分局将城区划分为7个巡区、14条必巡线、14个必巡点、11个快反点,构建以铁骑队为先锋,以车巡、步巡警力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的快速反应体系,成功处置了辖区高校学生打架斗殴、小区业主堵门维权等事件。
为商圈、学校、小区等2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配备60多部4G对讲机,在110辆物业保安巡逻车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派出所每日组织开展周边拓展巡逻,依托4G对讲、GPS系统等对联巡工作直观展示、掌握动态、检查督促。对于辖区居民小区的物业保安力量相对充足的,每个小区每晚安排1名保安到派出所报到,由民警带队组织集中分片巡逻。
在治安复杂的明月湖商圈设置巡防中心警务工作站,配备6名民警、12名辅警和12人的联勤联巡力量,开展网格化的巡逻勤务,严格落实“1.3.5分钟”快反机制。铁骑队分组对12个巡格开展24小时巡防,对“两抢”案件、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群体性突发事件等警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事态,与其他巡防力量协同处置。在农村,邻近派出所之间协作配合,发动村组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组建了230人的区域应急联动队,开展了应急处突区域联动拉练,确保了边远地区发生重大紧急事件,能在20分钟内迅速调集50人以上的力量第一时间开展稳控处置。2021年以来,辖区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时间平均缩短了约5分钟。
此外,他们还健全监巡合一模式,日常4架无人机高空巡逻,低空将高清监控设备接入综合指挥平台,与路面巡防融合,做到空地一体、全域布网,发生重大案事件,迅速指挥附近巡逻力量妥善处置。
着眼长效机制运转
让警民联巡紧起来 参与氛围浓起来
邗上派出所兰苑小区保安张某某,在10月份联合巡防中坚持佩戴志愿者红袖标,每周两天以上参加派出所组织的联合巡逻,小区及沿街商铺一个月没有发生各类案件,2021年10月底他被评为月度“防范之星”,领到了200元奖金。
邗江分局探索对联巡人员实行积分管理机制,将参与巡逻、上报隐患、化解纠纷等以计分形式量化评价,并争取属地党委政府经费支持,每月评出10名巡防之星,每人每月给予200元的奖励。与辖区部分超市、理发店等场所单位合作,志愿者年终可以去兑积分享受服务、领取物品活动。
分局副局长蒋凤升介绍说,针对过去警民巡防联动不紧密,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分局从组织架构、培训管理、文化引导、表彰奖励等四大机制入手,调动联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警民联巡常态化运转、长效化发展。
为进一步抓好志愿者的培训管理,他们为平安志愿者制作统一标识的背心、袖章,要求在岗佩戴、在巡亮标,依托54家社区(村)见义勇为工作室,组织平安志愿者在100多个巡防联动“守望岗”开展常态化的“亮旗帜、表身份”活动。分局先后召开平安校园、平安小区创建推进会等,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对路面巡逻、矛盾化解、风险防控等进行培训,组织巡特警、物业保安、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反恐防暴进校园活动,在明月湖广场和西区市医院等部位开展应急处突演练、禁毒、反诈宣传。派出所每月召开“枫桥式”警民联巡工作会议和警民恳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和辖区发案,开展巡防业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培训,部署针对性巡逻防范。
近年来,一首反映“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内容的扬州清曲《义涌邗江》,在群众中传唱开来。曲调悠扬、朗朗上口的清曲,深受听众喜爱,唱出了人们对志愿者的赞许。邗江分局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积极宣传“我为他人巡一天、他人为我巡一年”的价值理念,推动当义警、行义举,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组织专家创作反映警民联巡的文艺作品扬州评话《民力无穷、平安有我》、群口快板《最美的“枫警”》等,在多次文艺汇演中宣传“枫桥式”警民联动巡防,提高了群众知晓率、认可度。在重点街区醒目位置和警民联动巡防工作点安插志愿者巡逻队队旗、志愿者守望岗徽旗,营造联动巡防、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此外,还大力发展平安志愿文化,在主题公园和广场建设中融入平安联盟元素,努力使巡防工作深入民心、赢得支持。
“好事有报道,好人有好报。”这句顺口溜,是对邗江分局表彰奖励平安志愿者的生动概括。邗江分局通过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巡防的积极性。他们成立了宣传专班,对协助抓获盗车嫌疑人、巡防中救助群众等先进事迹,第一时间采写报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营造了正义有我、敢为善为的浓厚氛围。该区双桥街道的红马甲志愿者巡逻队、竹西街道的何春涛调解室多次被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邗江分局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的作用,在派出所设立见义勇为工作站,对巡防表现突出、协助抓获在逃人员、发现重大隐患、化解疑难矛盾的物业保安及平安志愿者等人员及时申报表彰奖励。近三年来,分局积极向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申报奖励,已累计向290人颁发见义勇为奖金30批次、逾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