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蒙古族姑娘,辽阔的草原和蒙古民族的豪放胸襟,铸就了她勇敢、坚韧、善良、纯朴的品格。她是一位情系百姓、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执行法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她执行办案的不懈追求。她就是扬州宝应法院执行局员额法官刘媛媛。
80 后的刘媛媛出生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父母都是朴实的农牧民。在家人眼里,刘媛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高中时候就在学校入了党,并以优异成绩从内蒙古考进了东南大学法学院。
从进入宝应法院第一天起,刘媛媛就暗下决心,不求事业上的轰轰烈烈,但求用心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从书记员到法官,从审判岗位到执行一线,她在青春芳华中拼搏奋进,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华彩,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倾注在了她所热爱的审判事业上。
在同事眼里,刘媛媛是典型的工作狂。执行局,几乎每天她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想着办案,有时忙了没赶上饭点,就以一杯酸奶为餐。好几次,因为身体透支晕倒在办公室里,同事都劝她去医院就诊。她却说,我在椅子上面躺一会就好。即便这样,一旦接到当事人的电话,她立刻精神振奋起来,耐心细致地回答当事人的每一个问题。
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拼了命的去工作?刘媛媛总是淡定的回答,身处这个岗位,拿了这份工资,我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像农民把地里的庄稼种好一样,都是应该去做的,没有什么值得去炫耀和赞赏。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草原姑娘对待工作的执著,对待岗位的认真。
在刘媛媛的办公桌上,各类案件的卷宗摆放整齐,她最大限度地把精力投入到办案实践中,将执行查控系统视为另外一种方式的“淘宝”,经常利用中午、晚间或者周末,对在手案件进行反复查询。每查控一处财产,她都会有装满“购物车”的快感。这种快感源于她对工作的痴迷,对职业的热爱。在执行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中,该私企老板已连续多年躲藏在外,工人年年讨薪、引发民愤。刘媛媛主动接手案件,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经过几个月耐心细致地寻查,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藏身之地。她带领执行人员,远赴千里之外将其带回法院。最终被执行人主动腾让房产支付工人欠薪,这场农民工多年讨薪路也画上圆满句号。
手中总有办不完的案件,心中也有对远在千里之外父母和孩子的眷恋。即使如此,刘媛媛从来没有主动请过一天假。院领导了解她的情况后,逼着她将手上的工作交给同事,回乡探亲休假。可假期还没结束,刘媛媛又回到了岗位。同事们都知道,忙碌的刘媛媛放心不下手中的工作,心中还有对当事人的牵挂,怎能在家安心的休假。
执行局大楼里,刘媛媛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院领导和同事都很心疼这位拼了命干工作的姑娘,决定每天晚上十点半准时拉闸关电,逼迫她下班回家。
作为执行局为数不多的女干警,刘媛媛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一次次公正的判决、一件件圆满的执行,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在一起抚养权纠纷执行案中,5 岁男孩抚养权判给了父亲,母亲却念念不舍,把孩子带回家中。执行过程中,母亲的眼泪让刘媛媛深表同情。同为人母的刘媛媛与她促膝长谈,又积极与孩子的父亲沟通,经过一天的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让一对年轻父母、年幼孩子在家庭破碎之后尚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法官既要秉公办案、讲原则,也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对待每一起案件,刘媛媛总是真诚耐心、亲切温和,化干戈为玉帛,用灿烂温暖的笑容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那是临近春节的一天,宝应县城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喜气,但为儿子担保借款的老冯夫妇却是愁容满面。因其儿子的债务一直未能还清,各路债主陆续上门,现在唯一的住房也被法院依法查封,即将被强制拍卖。眼瞅着过年期间将居无定所,老冯夫妇心里很不是滋味。刘媛媛得知老两口的处境后,同意他们在房屋拍卖成交前住在原处,过一个安定的春节,这让老两口舒心了不少。
更让老冯夫妇感动的是,刘媛媛提前在同一小区为他们租好了房子,以方便他们未来接送孙子上学。最后,老冯夫妇亲眼见证了执行法官办案的辛苦,更感受到了执行法官对他们生活安置的用心,竟主动拉着执行干警们拍摄房屋图片以便于司法拍卖。
从事执行工作以来,刘媛媛为生活困顿的当事人买过衣服,为病痛中的当事人买过药品……同事们都打趣说她是“贴钱办案”。她只是语气平静地说,我看不得别人受苦。
身处执行一线,刘媛媛把“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办案”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把执行路上的炎炎烈日、冰雪风霜,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品质的好机会,以对法律的无限忠诚、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履行着一名执行法官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