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警察”显神通!
2020-10-30 15:53:00

  “鹰眼”“黑科技”“空中警察”……3年前,旅游警察警用无人机一投入使用,便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的“眼球”。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警用无人机多次迭代升级,国庆期间,扬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视角广阔、拓展功能强的优势,不断加强无人机在旅游警务实战中的场景应用,在景区宣传防范、应急调度、治安管理、综合执法、服务游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立足市域特点,实时掌控旅情

  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扬州,素有“城在景里、景在城中”美誉。警用无人机立足扬州地域实际,针对瘦西湖、宋夹城、东关街等景点区域狭长、水域较多的特点,科学规划布点位置,充分考虑航行速度和航程范围,在瘦西湖熙春台、东关街警务站等处设立7个警用无人机专用起降点,实行“网格布防、区域巡控”,在核心景区实现了“1分钟响应,5分钟到达”的目标。

  2020扬州运河文化嘉年华刚刚在瘦西湖畔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落下帷幕,双节期间每晚瞬时人流量约2万人。依托无人机空中巡航优势,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景区周边及内部客流、交通、秩序等旅游情态的实时掌控。

  “旅游警察大数据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无人机及时发现各类突发事件。”景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旅游警察支队支队长翟祥坤说,“无人机与路面巡逻警力、视频监控形成高低互补,可以为指挥调度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第一手资料,指挥中心可以引导“警力跟着客流走”,真正实现 “动态布警、快速响应、一键切换”。

  不仅如此,分局积极与融媒体平台合作,将无人机传回的图像推送至景区公安微信号和官方微博,提供直播互动服务,方便广大游客实时点阅了解景区客流情况,及时进行路线和时间规划,切实增强旅游体验。

02
坚持数据赋能,提供实战支撑

  “景区花草繁茂、树木丛生、水路纵横,部分区域光凭人力难以涉足。” 景区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大队长李才奎说,“但无人机能够对景区影像数据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采集,是我们飞翔在天空中的‘眼睛’。”

  依据无人机采回的数据,民警能够精准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对任务布置、警力部署、应急资源等各类数据进行全要素标注,实现“一图展示、精准定位、全警掌握”,为重大警卫任务和大型活动安保事前推演、精准部署、过程监督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借助无人机高空变焦拍摄、红外侦测等功能,民警能够对景区道路客流、周边建筑、火险隐患进行巡查追踪,及时为指挥中心提供现场资料。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扬州警务大数据安保应用平台”,将警用无人机获取的现场图像、红外热力、车辆轨迹、人员特征等数据汇聚应用,实现安保警卫任务预案点位要素在线标注和查询展示,同步开展电子沙盘推演,检验部署效果,辅助改进方案。该创新功能和设计荣获全省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

03
创新区域治理,强化应急处置

  景区环境是扬州市容市貌的缩影,更是迎接四海宾朋的形象窗口。景区分局紧密结合市域治理现代化要求,创新“无人机+车(船)+人”联巡工作机制,协同旅游秩序综合执法力量,应用无人机在景区内开展网格巡逻、空域执法,对巡查发现的“黑车”、“黑导”、野泳、野钓等违法或不文明行为,通过空中喊话警告驱离,对不听劝导的,及时报告指挥中心指令相关执法人员同步处置,并开展全程取证,为依法打击提供支撑。

  2019年以来,共查扣黑车35辆、教育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人600余次,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执法效能。

  2019年4月,一名游客在小虹桥附近不慎落水,在救援人员和船只赶往事发区域同时,无人机先期飞临现场,迅速通过挂载抛投轻便救生圈,并利用喇叭向附近游客喊话要求让出救援通道,很快将游客救起。

  “红外侦测、物品投抛、空中喇叭等新功能为景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新办法、开拓了新思路。”李才奎说。当游客发生落水、受伤、走失、疾病发作等突发情况,无人机能够迅速投入处置工作,形成“空中+地面+水上”的立体化力量合成、资源配置和工作机制,有力提升了应急救援救助和处置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能力。

  刚投入使用的一批无人机还配有照明灯,在今年的瘦西湖景区及运河文化嘉年华夜游活动中始终在现场处于战备状态,以便在夜间照明不佳的情况下迅速升空参与应急事件处置,同时,利用空中喊话功能,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避免人流量过多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今年4月,全省首部《旅游警察服务规范》扬州市地方标准正式实施。为确保各项规范和制度有效落实,无人机“定点巡查、移动督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绑定执勤警力、应急车船等定位点,指挥中心可对执勤形象、在岗情况、履职状态等进行巡查监督,有效提升了旅游警察队伍形象和管理服务效能,得到广大游客的高度赞赏。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