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大担当”。这张“网”,不打鱼,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众多“格”,不写字,记录的是村居社区每个角落的所需、所盼。
佴春梅,一位来自江苏泗阳的外地姑娘,也是江苏宝应县泾河镇张桥村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刚开始网格走访时,因为家乡口音重,满脸笑容甜,被很多村民误认为是“骗子”,吃了不少闭门羹,为消除村民们的疑虑,她叫上要好的本地姐妹挨家挨户做工作,从此渐渐地和村民们熟络了起来,也越来越亲近。网格工作纷繁复杂,可她却不怕辛苦,乐在其中,用这张“网”精心绘制着一幅幅温暖的网格“画卷”。
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2020年,一群人用自己平凡的身躯为自己的家乡筑起了坚强的“壁垒”。佴春梅就是其中一位,她舍小家、保大家,勇敢地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她主动请缨到卡口站岗,不分昼夜,无论风雨;积极参加防疫宣传,挨家挨户发放通知书并且耐心劝导解释;她挨家挨户上门测温,发放口罩,工作效率极高。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热情饱满的心,尽职尽责。疫情防控期间,村干部人员紧张,佴春梅便拉上自己的丈夫,义务参加宣传防控,帮忙整理台账资料,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啧啧夸赞。
空巢老人的“守护员”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像张桥村这样的劳务输出大村,这样的人群特别多,佴春梅便成了他们的“贴心小棉袄”。
佴春梅从泗阳嫁到宝应,深知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因此她决定用自己的爱,温暖身边每一位老人。家住张桥街边84岁高龄的贾奶奶便是佴春梅经常看望和照顾的其中一位,贾奶奶血压不好,常年偏高,佴春梅闲暇时便在村卫生室学会了测血压,时常去给老人测一测、量一量;老人想吃什么,佴春梅总是在自家做好了端过去......“平时替我代缴医疗保险、陪我说话啥的都是佴丫头,她就像我亲闺女一样,特别亲......”提起佴春梅,贾奶奶总是不住地夸赞。
除了贾奶奶,佴春梅还经常上门走访其他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亲切的问候、贴心的话语,总是让老人们倍感温暖。
对老人提出的各种需求,她总是拿着本子做好记录,生怕自己一时忘记了。有些老人甚至连自己子女的手机号码都忘记了,但有一串数字记得特别清楚,那就是“佴丫头”的电话。
民生服务的“贴心人”
张桥村村居合一,事务繁多,在平时的走访工作中,佴春梅总是提醒自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许多看似极小的事情,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矛盾激化。
一天上午,佴春梅在杨庄走访时,听见远处传来争吵声,寻声而去,原来是李奶奶与儿媳妇因孩子的问题发生了争吵。儿媳妇想工作,希望李奶奶帮忙带孩子,可李奶奶说自己年纪大了,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她辅导不了,觉得儿媳妇自己带孩子比较好。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佴春梅与李奶奶的儿媳妇聊了聊工作与带孩子之间的利弊,也劝说李奶奶,要理解子女生活的不易。后经过婆媳双方协商,最终李奶奶同意接送孩子上下学,儿媳妇也答应找个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给家庭增加收入,也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无论是关注弱势群体还是化解矛盾纠纷,无论是食品药品安全还是文明城市创建,总能见到佴春梅的身影。就今年来说,单就化解矛盾、解决诉求的事件就达到了86件!
张桥村的村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网格,有事就找佴春梅!”她事事为村民着想,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激励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多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