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高墙里的铿锵玫瑰:祖跃华
2020-06-22 10:00:00

 

  有人将女性比作水、喻作花。水是灵性的,花是美丽的,水和花都是人们应该爱护和珍惜的。染毒的水、沾毒的花——女性吸毒者让人们避之不及。然而有这样一位女警十几年如一日,与这个特殊群体打交道。她用情感召、用心感化、用法震慑、用德濡染,使一个又一个女性吸毒人员真心戒毒、回归家庭、走向社会。她就是扬州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教民警——祖跃华。

  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为误入歧途的吸毒者刮骨疗伤

  “我庄严宣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人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时间倒回到2018年1012日,那天从扬州市戒毒所里传出了歌声,那天戒毒所里正举行着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一个女孩正面对国旗,举起自己的右拳庄重宣誓。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马尾、黑框的眼镜,主人公叫新儿(化名),那天不仅是她十八岁的生日,更是她离开戒毒所的日子。面临着别离,刚刚还唱着生日歌的新儿,在祖跃华这个“姐姐”跟前却一时哽咽。 

 

  脱掉戒毒所橙黄的背心,穿上“姐姐”祖跃华送的生日礼物——连衣裙,新儿破涕为笑。吹灭蜡烛,和戒毒学员与管教们分享完生日蛋糕,新儿在母亲的陪伴下,推开了戒毒所的铁门,门外阳光灿烂、秋风习习,新儿头也不回的冲进了明媚的秋光中,一路小跑,消失在祖跃华的视线中。一首生日之歌,高墙之内的祖跃华唱了又唱,站在戒毒所的铁门前,祖跃华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新儿这样的“妹妹”。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祖跃华内心虽然不舍,但却有一个掷地有声的声音:“此生,我不想在这儿再见到她们了。”

 

  “吸毒女孩常常来自单亲家庭,她们在社会上过着一种不为常人所知的隐性生活。她们时常处在一种恍惚状态下,身躯麻木、灵魂孤荡。到戒毒所后,有的鬼哭狼嚎,有的撒野耍泼,有的呆滞麻木,有的哈欠连天,有的泪流涕落。”作为一位女民警,祖跃华深深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处心灵最脆弱的地方,这些女孩,最缺的可能就是母爱。为此,年近五十的祖跃华很自然的把自己切换到母亲的角色。过生日了,她会送上一张贺卡;生病发烧了,她会送水送药;有好的表现了,她会给一个微笑加以肯定;家在远方的“三无”戒毒女,她会想办法为她们置衣度冬;离所走上社会了,她会进行一次促膝长谈。端午节陪她们包粽子,中秋节陪她们吃月饼。转业十多年的每个除夕夜,祖跃华基本上都是在戒毒所陪她们包饺子度过的。这么多年来,一些回归社会的女孩常常写信给祖跃华告诉她:已经结婚了,生孩子了,更忘不了感谢祖管教在她们人生最迷茫的时刻给予母亲般的教诲与引导。

  一段温暖的姐妹情

  为孤独的灵魂建一个安宁的家

 

  “那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吸毒人员都非常可怕,比如头撞墙,还有的之前因为注射海洛因,身上会烂掉,味道很难闻。我心里还有一点发怵。”在扬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只要提起管教祖跃华,不管是管教还是戒毒人员,大家都是一脸敬佩之色。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位高墙里的“铿锵玫瑰”,在军队转业刚做管教的时候,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虽然对于影视作品中的涉毒场景有些“怵”,但是祖跃华凭借着十几年的军队履历,管教起戒毒人员来却是毫不含糊。为了让吸毒人员彻底摆脱毒瘾,重新走上归路,祖跃华一直严格要求所里的每个戒毒人员按照章程规定接受身体和心理的“戒毒疗程”。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个特别的女孩:“那个女孩眼睛大大的,眼泪水汪汪的,她就那样的用无辜的眼神一直看着我,好像有很多话要对我说。”

 

  祖跃华耐心的倾听女孩讲述自己人生的不归之路,在管教身份之外,她更是扮演起女孩“姐姐”的角色,给予其家人般的关怀与守护。从一个女孩到两个女孩到三个女孩,祖跃华扮演起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里每个戒毒人员的“姐姐”。至今,祖跃华还和那个大眼睛女孩保持着联系。“你知道吗?她走的那天,跪在我跟前,喊我姐姐。她走了之后,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她现在出国了,嫁了人,生了孩子,她现在过得很好。”

 

  慈母未必有孝子。有许许多多的吸毒女浪迹社会多年,身上恶习根深蒂固,仅有母爱是温暖不了她们身上那颗冰冷的心的。特别是一些刚刚入所,毒瘾未除的女性吸毒者,整天是非不断、挑衅管理,如果没有管理经验,这脱毒监室就会乱麻一团。吴某是一个多进宫的玩家,入所后拒绝服从管理、随意殴打他人,祖跃华知道对待她利用教育感化未必有效,所以她先请心理民警同她谈话摸底。果然吴某各种胡搅蛮缠,祖跃华果断唱起“黑脸”,义正辞严对吴某宣读所纪,经过一周“心理健康”课程的引导,吴某最终低头认错、承认悔改。这么多年来,有许多像吴某这样的人,在祖跃华面前服软改错,又有许多这样的人在后来的管理教育中被祖跃华刮骨疗伤,成为弃恶向善的戒毒积极分子。

  一次泪洒舞台的现场直播

  让枯燥的戒毒生活绚烂多姿

 

  “管教,我能喊你一声妈吗?”

  “孩子!”

  “妈……”

  “在这个小品里面,我饰演的是一个富家女,家庭条件很好,还有父母的宠爱关照,可是我依然误入了歧途,这和我本人的经历也有几份的相似。有人说‘人生如戏’,这一次我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她叫余童(化名),20多岁的年纪,高挑的身材,爽朗的个性和阳光的笑容,如果走在大街上,她一定是回头率最高的那个女孩。可是她却偏偏出生在一个贩毒“大家庭”里,别人家过年发红包,他们家过年发的却是大包的冰毒。终于,舅舅、舅妈和姨妈们送的“小包”把余童送进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626日前夕,余童一封检举信也将家中的舅舅、舅妈和姨妈送进了高墙之内:“你们不懂,我有多开心;你们不懂,我的心情;你们不懂,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一年之后,余童和戒毒所管教祖跃华以及其他戒毒学员一起登上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舞台,以自己故事为原型,以小品说法的方式向在校学生宣传毒品的危害,与此同时还通过网络在线直播的形式向网友们宣传禁毒。台下的师生观看的泪水涟涟,首次登台的余童却在大家的泪水中重新找回了丢失的自己:“以前和别人讲自己家里人吸毒、贩毒的事儿,会有一种自卑感。这次主题和上次主题不一样了,演绎正能量的东西,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渴望了一点。”管教祖跃华说:“戒毒一方面是身体的毒瘾,更重要的就是心瘾。在这个小品的彩排过程中,我饰演管教‘华姐’,其实就是自己演自己。我和戒毒人员一起对台词,一起交流,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我是把她们当成自己亲人一样的。我想这样一种舞台艺术的方式会更加容易帮助她们树立自信,远离毒品。”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十多个吸毒的女人在一起会唱出什么戏?在祖跃华的“导演”下,女学员们不但少是非,而且戒毒生活中处处充满趣味。祖跃华知道涉毒女性普遍信仰缺乏,所以组织戒毒学员一起背诵《弟子规》;祖跃华知道涉毒女性普遍上思母亲、下念子女,所以母亲节她开展《给妈妈写一封信》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儿子,妈妈想跟你视频》活动;祖跃华知道涉毒女性普遍好逸恶劳,没有一技之长,她联系厂家,组织她们进行缝纫康复技能训练;祖跃华知道涉毒女性戒毒后体重猛增,便主动为爱美的女孩们引进了瑜伽运动;祖跃华知道涉毒女性法律意识淡薄,又请来了律师对她们进行普法讲座;祖跃华也知道许多涉毒女性爱唱爱跳,所以常组织她们一展歌喉、舞姿。在她的“导演”下,涉毒女性的戒毒生活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绚烂多姿。在她的“导演”下,原本放荡不羁的孩子,变得那么乖巧美丽。

 

  十几年里,为工作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为戒毒学员买书添衣花了多少自己的钱,可能祖跃华自己都说不清了。自2005年至今,祖跃华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7次,记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是全市公安机关“十佳监管民警”,多次被评为“岗位能手”。每当记者提及那些戒毒女学员时,祖跃华的眼中除了喜悦,更是闪动着若隐若现的泪光。“你是不是很想她们?”面对记者的疑问,祖跃华毫不迟疑的说:“想,当然想,但是我希望我在这里一辈子都不要再见到她们了!”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