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群众的坚定信仰——盐城法院严格落实“谁普法谁执法”纪实
2021-12-07 17:58:00  来源: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年来,盐城两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正让高水平法治日益成为盐城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寓力量于组织

    肩扛国徽、脚踏田埂、心系民生……近日,盐城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法官冒着小雨来到乡间,公开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案件,当庭宣判、现场释法,给旁听的60余名群众带来了丰盛的法治“大餐”。
    普法宣传永远在路上。为提升普法宣传工作实效,盐城中院党组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谋在细处、干在实处、督在要处,努力用普法宣传的“含金量”赢得群众的“点赞量”。
    重抓组织领导,将普法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健全责任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重抓项目规划,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与“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为契机,紧盯群众需求,深度谋划特色普法项目。重抓督查考核,完善年度考核指标,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督促检查,每季度通报全市法院普法工作实施情况,对推进滞后的单位、部门及时约谈提醒。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盐城法院持续开展“刑事审判进校区、民事审判进社区、商事审判进园区”活动,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推动全民法治意识稳步提升。以校园普法为例,全市法院统筹各县(市、区)学校分布,与盐城技师学院、解放路实验学校等建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推出校园巡回审判、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努力将法治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拔节孕穗”的充沛营养。
寓责任于案件

  “法官好样的!辛苦了!”“这是失信者该有的下场!挑战法律,必须严厉打击!”……

  10月28日,当盐城法院“盐阜利剑”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拉开序幕,数十万网民围观,并直呼这是一场在线版的“法治课”。


  严格公正司法就是最好的普法!盐城法院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扎实做好裁判文书上网、互联网直播案件工作。同时,针对婚姻家庭、邻里侵权、环境资源等多发纠纷,在诉源治理、巡回审理等各环节各场合,开展法治宣传、释法说理,着力追求“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累计开展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等活动4200余场,发放普法材料3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近20万人次,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典型案例成风化人、引领导向。盐城法院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强化典型案例培植,引导群众感悟案例背后的规则内容和文化内涵。近年来,累计5则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强化司法大数据的综合利用,盐城法院常态化发送司法建议、信息专报、平安月报,为促进社会综合治理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全市法院3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寓活力于创新

    10月23日,一则《辱骂法官,后果严重》的短视频经盐城中院官方抖音发布后,瞬间引发刷屏之势,不仅在短时间内赢得了“10万+”的阅读量,更将公众直观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
    今年以来,盐城中院官方抖音号常态化运行,共发布作品30期,包含执行攻坚、“一站式”建设、刑事等各领域内容,累计阅读量超百万。其中,11期作品被江苏政法、江苏高院等上级平台采用。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顺应“四全”媒体新语境,盐城中院在普法宣传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媒体迭代升级的规律,着力打造精而强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健全微博微信、内外网站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市法院7期“两微”作品被最高法院官微等平台采用,盐城中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跻身全省法院系统前列。加强“三微”作品制作,全市法院目前已拍摄微电影5部,盐城中院微电影《以法之名》相继在全省、全国微电影评比中获奖,微电影《你的名字我的姓》入围平安中国“三微”作品大赛。
    大型本土法治栏目《每周说法》的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坚持从全市法院采集典型案例,每周一期、每期十五分钟、权威释法,累计播出104期。
    线上普法活力涌现,线下活动同样精彩。以“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活动为纽带,通过“网格法官”的全覆盖,扎实推进村居社区普法。强化全市法院39个人民法庭的地缘、人缘、法缘优势,累计组织对辖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培训指导80余场次,促进基层自治水平提升,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