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法院始终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强化“调和”“修复”理念,积极构建符合少年司法规律的审判新模式,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先后被表彰为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东台、建湖、阜宁等法院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讲一课:播下法治种子
“课上讲了好多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我以后接到类似的电话一定会提高警惕的!”“我要把今天学习到的防诈知识回去讲给爷爷奶奶听!”“看!法官叔叔还送我一本书咧!”……
日前,中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庭法治宣讲团队走进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以“预防电信诈骗,构建和谐校园”为专题为400余名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宣传课。法官向同学们赠送了法律书籍。中院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刑事审判进校区”活动实施方案》,全市两级法院迅速行动起来,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青少年普法活动遍地开花。中院立足官方抖音、微信、网站、电视台等普法宣传阵地,常态化发布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经典案例;阜宁法院将庭审现场搬进学校,公开开庭审理未成年被告人犯寻衅滋事罪一案;亭湖法院联合多部门共建“鹤凌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和司法神圣;盐都法院青年干警走进学校向学生们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呼吁青少年远离毒品。法治入童心,润物细无声。去年以来,盐城法院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讲160余次,举办模拟法庭20余次,受众59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帮一把:守护幼苗成长
“我要处理的不仅仅是这起离婚案件中的婚姻与子女抚养问题,还应该尽我所能的去帮帮这个孩子!”
中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庭副庭长周联联在办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发现,原告与被告已经9岁的孩子因为户口问题一直没有上学。得知此情况的周联联并没有 就案办案,而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孩子的帮扶措施:委派家事调查员前往孩子所在社区了解评估实际情况;邀请妇联工作人员担任未成年权益代表人参加诉讼;让孩子与其长期离家外出的父亲在法院亲情驿站融洽亲情……“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这场争斗中,没有谁是赢家,只有输家,而最大的输家就是孩子。”庭审中,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的一番话,让多年来一见面就剑拔弩张的原被告双方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最终,原、被告双方均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为孩子办户口入学及健康成长上。这起案件也于今年6月份被改编拍摄成微电影《你的名字我的姓》。立足司法实践,守护“你的权益”,呵护“你的成长”。中院少年家事庭牵头成立法左情右青少年维权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家事暖阳”回访行动,及时跟进“案结事了”后少年儿童的成长情况和实际需求;在诉讼服务中心与审判区设置心理调解室,引入心理沙盘、“房树人绘画测验”,帮助青少年抒发内心深处潜藏的情绪;围绕离婚案件中孩子的抚养权等热点、难点问题,制发“合力推动抚养、探望权有效实现”“促进婚姻家庭文明建设”等司法建议。
凝聚各方合力,为“少年的你”撑起一片法治蓝天。提请盐城市委政法委成立“盐城市政法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与盐城市妇联、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家事纠纷协调联动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常见家事纠纷调判一体化事实证据审查指引》;紧扣“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与盐城市妇联、市公安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主题典型案例发布,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送一程:拯救“迷途羔羊”
“崔阿姨,我已经进入一家企业实习,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日前,建湖法院的退休法官崔春玲收到了来自小伟的一条语音消息。
初中刚毕业的小伟由于疏于管教,在社会上结交了一帮不良朋友,后因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被建湖法院依法适用缓刑。
法庭宣判后,背着“少年犯”枷锁的小伟一度消沉,萎靡不振。建湖法院退休法官崔春玲带领两位法官助理与小伟结成朋友,与他聊天谈心,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不幸的小伟又是幸运的,在几位新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他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心重走人生路。
近年来,盐城法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融入未成年人审判全过程,助力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重塑生活信心。
探索特色审判制度,点亮失足孩子前行心灯。全市法院少年案件审判机构全覆盖,优先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且善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法官及法官助理进入少年家事审判团队,并确保有1名女法官;创新打造圆桌审判模式,与未成年犯罪被告人坐下“谈谈心”,缩短其与审判人员的心理距离;准确适用非监禁刑,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主观恶性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对于可不予监禁的,依法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
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将“迷途”羔羊带回正途。开展全程法庭教育,对未成年刑事被告人采取温情感化、耐心说教、亲情关爱、前途指导等方式方法;在企业、学校、村居建立帮教基地、帮教联系点、帮教志愿小站52个,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零距离帮扶网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家庭开设教育辅导课,成功帮助数十名未成年人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