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向基层赋能,持续开展“点亮微心愿”“同吃连心饭”“网格员讲网格事”等活动,聚好力、提好神,切实擦亮“两帮两认同”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为贾汪“四区”并进全面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贾汪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耿薇表示。
近年来,贾汪区政法系统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部署,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平安稳定、聚力基层基础、突出共建共治,以我为主、能动作为,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持续开展“两帮两认同”“点亮微心愿 网格员在身边”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特殊群体管理服务模式,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大提升”——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贾汪区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发出的“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伟大号召,创新实施社会文明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组织政法单位、各镇(街道、园区)及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两帮两认同”工作,聚焦特殊群体帮促转化、突出问题帮助解决,实现自我认同、社会认同。通过开展“同吃连心饭”“点亮微心愿”等系列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贴心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全区政法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每周不低于1个半天常态化走访特殊人群,建立健全了常态化定期走访、上门服务、问题反馈、研商会办、群防群治、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并将省市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与“两帮两认同”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微网格”——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
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把“精网微格”工程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在原有715个综合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细化网格单元,延伸治理触角。以村民小组(楼栋)、街边商铺团体为单位,划分了2166个“微网格”,并为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网格联络员(小组长、楼长、街长),确保网格巡查更加精准精细,让网格化社会治理真正到边到角、到户到人。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网格事项闭环流转办理处置,形成“小事村级自治能动干、大事镇级协同融合干、难事区级牵头攻坚干”的治理格局。开展“网格员讲网格事”系列活动,让网格员现身说法、交流互动,找准工作路径、学到工作办法、保持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提升了服务群众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微心愿”——传递政法温情“小善大爱”
创新开展“点亮微心愿 网格员在身边”活动,132个村(社区)全部成立“微心愿”服务小分队,成员均由网格员自愿参加组成。通过一年多的走访,探索出了精准定义服务对象、固定服务阵地、服务项目、服务团队的“一精准三固定”管理服务模式。“微心愿”小分队各有名字和队旗,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不同问题需求,常态化开展服务,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洗衣理发、打扫卫生、改善居住环境,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切实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各镇(街道、园区)结合实际,组建了“微心愿”服务流动车队,建设了塔山村“幸福小院”、湖里社区“邻里守望”服务中心、瓦庄村“帮帮团”帮扶工作室、鹿楼村“石榴籽”微心愿驿站等服务阵地,以及马庄村“议事长廊”、泉河社区“议事厅”等自治平台,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逐步形成困难有人帮解决、心愿有人帮实现的良好局面,“有事就找网格员”已经成为贾汪老百姓的第一习惯。
“黄马甲”——守护城乡村居“万家平安”
去年以来,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平安贾汪巡防联盟”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全区各个大街小巷都活跃着一群穿着荧光背心、佩戴红袖章、手握电筒、小喇叭的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政法单位及各镇(街道、园区)力量和社会资源,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组建了由2314名物业保安、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参加的巡防联盟队伍,进一步完善了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巡防人员人地两熟优势,对警情案件多发的网格、治安复杂的地区、后街背巷、无名小路、隐蔽角落等不间断进行夜间巡逻,及时掌握社会面治安情况,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夯实安全稳定基础,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凝聚了平安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