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伴随三月徐徐微风,记者迫不及待地跟随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东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孙炳群和宋恩甲来到泰隆商业街。商业街主街全长570米,商铺200余家,主街将附近居民楼像豆腐块一样隔开,形成南北两块片区,为了方便管理,主街以南由孙炳群负责,另一半由宋恩甲负责。
从商业街最西头进入主街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古典的牌楼矗立在街头,在灯光的衬托下,威武华丽。透过牌楼放眼望去,两边楼房流光溢彩,路面车水马龙,街上人流攒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好“守夜人”
“孙警官快来吃点水果!”“孙警官进来歇会儿吧!”“孙警官……”沿着商业街南街巡逻的时候,很多商家都主动跟孙炳群打招呼,邀请他进屋唠唠嗑。
“你猜猜我现在手机好友多少人?”说话间,孙炳群打开手机微信向记者展示好友数量,竟有8000多人,大多都是附近商铺业主和居民。孙炳群每天都会入户走访和巡查,大到安全检查,小到公众场所禁止吸烟,有纠纷及时调解,发现隐患立即纠正,时间久了每家每户他都了然于胸。
“孙警官,来直播间打声招呼吧,哈!”离牌楼不远处一商铺门口电视大屏上正在直播路面人流情况,店铺的老板笑呵呵地招呼孙炳群。
店铺的老板叫刘涛,在街上开店已经10多年了,每天晚上喜欢在店门口架上手机开直播,和各地网友互动聊天。网友看看热闹的家乡同时,也为商店带来客户流量。
“现在这治安环境太好了,到处都有民警巡逻,你看我的防盗门都拆了。”刘涛指着大门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这条街刚建设的时候,经常发生偷盗案件,附近商户担心小偷,都安装卷帘门,睡在店铺里。现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防盗卷帘门都撤掉了,自己再也不用在店里睡觉担心偷盗事情了。
根据商业街“沿街商户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东山派出所吸收群防力量和志愿力量组成20余人的巡逻队,分2个巡逻小组联动开展巡逻防控工作,确保整条街24小时警灯闪烁。同时,在街道两边设置定点执勤岗位,确保“一条街、一条线、1分钟到位”。
点亮“平安灯”
19点到21点,是商业街最热闹的时候,店铺家家人流攒动,街边小贩不停吆喝着,路上挤满了人群。一家三口放慢脚步遛弯逛街;三五好友一起畅饮聊天;一群孩子拿着玩具奔跑打闹;大妈们激情地跳起广场舞……一天的酸甜苦辣都在夜里尽情释放。
走进一家中餐馆,孜然麻辣的香味扑面而来,各种徐州特色菜摆在前台位置,楼上楼下坐满了客人,生意相当火爆。老板娘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在这里开店已有9年,之前最担心酒后滋事,现在店里面12个监控,巡逻民警就在街上来回巡逻,即使营业再晚也不用担心。
孙炳群一边检查店里的监控设备一边介绍道:“之前,由于运营成本等问题,商业街仅有30家安装内部监控的商户,一些发生在店内的矛盾纠纷和警情案件很难还原事实。”
为此,东山派出所一家一家上门动员商户安装监控,目前泰隆商业街200多家商户全部安装内部监控。针对商业街路面监控的老旧和缺失问题,派出所联合街道办事处,对辖区500个重点部位的监控进行补盲工作,在整条街补安32个高清探头,通过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查看街面情况,使商业街成为无盲区的信息化街道。
守护“不打烊”
过了23时,商业街主街很多店铺已经关门,大街上人流明显少了很多,走在商业街东入口北人行道附近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两排小摊贩由北向南依次排开,移动摊位上挂着各色广告牌,清晰写着菜煎饼、炸串、烤冷面等字样,巡逻民警在中间穿梭,红蓝闪烁的警灯与摊位各色吊灯交织在一起。
“摆摊再晚都有人来吃饭,更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下岗工人吕某和妻子一边做着菜煎饼一边告诉记者,之前小摊贩管理比较混乱,垃圾满地,夜间喝酒闹事的也比较多。现在固定位置,规定营业时间,附近就是派出所执勤点,有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警察,自己近一年多来都没见过闹事的。
望着菜煎饼炉灶腾腾热气,听着油锅里噼里啪啦的炸串声,闻着滋滋发声的煎烤鱿鱼孜然香,手捧热乎的八宝龙粥,一声多放辣椒,急不可耐的味蕾瞬间将口水吞咽。此时不远处一群工人身穿各色工作制服,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沿着人行道走来。
“这个时间点,我们喜欢在这里吃点夜宵,经济又实惠,一顿饭10块钱就搞定了。”小刘是附近一机械加工厂的工人,自己刚下夜班,此时已是半夜,很多餐馆都关门,自己便和工友一起到这里吃夜宵。
小地摊,大民生。宋恩甲告诉记者,泰隆商业街附近规模较大的企业有45家,部分企业实行夜间轮班制度,因为不同企业下班时间不固定,附近的小吃摊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吃饭需求。东山派出所联合街道等相关部门,设置好规定区域,每天夜间定点守护,确保工人下班可以安全的吃上一口热饭。
皓月当空,此时的夜已不再嘈杂,万家灯火下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使再晚街道上也有人为生活而奔波。蓦然回首,警灯在街边闪烁,守护着万家灯火下每一盏灯,守护好每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