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考核指标。自去年8月以来,徐州市贾汪区委政法委结合政法工作特点,聚焦重点人群,率先在全市推出“两帮两认同”(帮促转化、帮助就业,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工作法,全区445名政法干部走进6029名特殊人群家中,全面了解其家庭现状,听取需求愿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排除了一些安全隐患,探索出了“一精准三固定”“点亮微心愿·网格员在身边”和“同吃连心饭”服务群众管理新模式,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目前为止,全区网格员共征集“微心愿”2162个,实现“微心愿”2003个;以奖代补资金覆盖率达99%以上,处于全市前列;信访积案化解取得新突破,群众对信访部门满意率达98.72%,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温情服务心连心
“给你们购买的沙发和床到了,喜欢不,你们的微心愿实现了,我们网格员马上帮你们装好,今后好好过日子......”,9月3日,贾汪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在走访紫庄镇油坊村王某时说。
王某一家生活困难。今年8月份,工作人员在回访王某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时了解到,她有个微心愿是想更换家中陈旧的床和沙发,政法委主要领导在每月一次的走访服务研商会上了解此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为其购置了床、沙发和桌椅,委托工作人员将购置的家具送到王某家中。
这样的暖心事很多。为延伸服务触角,区委政法委结合前期走访实际,调整走访工作方式,将服务对象分析为“一般服务人群”和“重点服务人群”,并按照“一般服务人群”有事上门、无事不扰,“重点服务人群”坚持每周不低于1个半天常态化走访的要求,提高走访成效。
今年高考后,赵某被某大学录取,却因为父母车祸身亡致贫,面临无法入学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区检察院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对他和姥姥、姥爷开展司法救助。同时还向徐州市检察院申请了联合救助,最终,共发放司法救助金4万元。
阵地建设零距离
为了把服务向基层治理最“末端”延伸,区委政法委在前期开展的“点亮微心愿·网格员在身边”活动基础上,精准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人员、设施力量,使走访服务精细化、精确化。
“我们村的‘帮帮团’网格服务小分队是真帮真办事,特别是对我们五保户老人等特殊人群。”在大吴街道瓦庄村提起“帮帮团”的暖心服务,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这支网格员小分队帮扶团,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帮帮团’打破了网格局限,做到了有事大家帮,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瓦庄村网格员孙继民深有感触。今年3月份,他在走访中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李某庭院卫生脏乱差,凭一个人的力量清扫难度很大,就把情况反馈到“帮帮团”微信群,很快就有七八名网格员闻讯而来,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院子打扫的焕然一新。
这样的暖心一幕幕,同样在湖里社区邻里守望中心出现,微心愿马艳工作室、儿童乐园、老年人活动室、便民服务区(理发、洗衣、裁衣)、阅览室、学习室等应有尽有,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尤其是为特殊困难群体、孤寡老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使邻里之间更亲密、更和谐。
巡防联盟筑平安
“各位村民请注意,现在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请您在晚上休息时注意用电和财产安全……”从9月份起,每当夜幕降临,在贾汪区各个大街小巷,活跃着一群穿着荧光背心、佩戴红袖章、手握电筒和小喇叭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他们不断用温馨的话语提醒村民安全防范、疫情防控和用电安全知识,成为深秋一道靓丽而又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贾汪区为全面激活各类社会主体责任,全面筑牢平安防线,打破隶属、层级、行业等壁垒所建立的一支由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牵头,发动全区医院、企业、小区、商超等单位物业保安和全区镇村干部及小组长(楼长、街长)组建的2316人的“巡防联盟”队伍。
巡逻队员在做好本单位平安巡逻的同时,将巡逻区域向外跨100米,并扩大巡防队伍,彻底消除后街背巷、无名小路、隐蔽角落等公安专业巡防难以兼顾的巡防盲区,及时掌握社会面治安稳定情况,挤压犯罪空间。区委政法委还在全区85个小区传达室组织安装了警灯,并实行24小时警灯闪烁,对违反犯罪分子造成震慑,夯实安全稳定基础。
路虽弥,不行不至。面向新的挑战,贾汪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锚定“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目标,以善治春风化雨、以法治筑牢底线,进一步提升治理智慧、夯实治理根基,真正让社会治理“治”出社会活力、“治”出和谐有序、“治”出群众满意,打造出更高水平的平安贾汪、美丽贾汪、幸福贾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