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苍鹭、池鹭、红隼……这些野生动物您见过吗?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很多以前不常谋面的长相奇特又可爱的“小精灵”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它们都是国家保护动物呦!它们偶尔也会受伤受困,今年以来睢宁警民已1次、2次、3次……N次联手救助这些落难的“小精灵”。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苍鹭
近日,一位热心群众将一只飞禽带到李集派出所,称其昨晚在路边捡到了这只受伤的大鸟。他见这只鸟长相并不常见,经观察分析应该是保护动物,于是先将其带回家中检查伤情并喂水和食物,第二天一早便送到派出所。民警通过手机查阅资料,确认该受伤的“大鸟”系苍鹭,又称灰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民警及时联系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将其移交,待完全恢复后放归大自然。
苍鹭:是鸟纲、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成鸟的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及颈灰色较重,但无黑色。虹膜黄色;喙黄绿色;脚偏黑。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及似鹅的叫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角鸮
“警察同志,我们捡到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上交给你们。”日前,两位热心群众将一只小动物送到魏集派出所。民警随即送至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确认这是一只红角鸮,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角鸮:是鸱鸮科、角鸮属的猫头鹰。体长17-21厘米。翼长12-16厘米。尾长5-7.5厘米。体重75-95克。雌性通常比雄性重。羽干纹似树皮。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大部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池鹭
近日,一群众向岚山派出所民警求助:其在农田遇到一只受伤的鸟,怀疑是国家保护动物。民警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后,将受伤的鸟送往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后经工作人员辨认,确定为池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救助。目前,被救助的池鹭伤情稳定,相关部门会待其痊愈后安排放生。
池鹭:鹭科、池鹭属鸟类,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分相类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红隼
近日,姚集派出所民警接群众报警,称发现有一只受伤且罕见的鸟。民警赶到后,联合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助。经辨认,该野生动物为红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隼:是隼科、隼属的小型猛禽之一。体重173-335克,体长305-360毫米。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共同爪隼非常相似。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呈现两性色型差异,这在鹰中是罕见的;雄鸟的颜色更鲜艳。分布范围很广,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国;越冬于菲律宾及东南亚。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时的国鸟。
请记住它们的模样,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它们受伤、受困,请不要惊扰或追赶更不要捕捉或猎杀,应保持距离,确保自身安全,随后及时拨打110或向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报告,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守望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