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多个部门的噪声污染治理难题能否破解?
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如何双向衔接、双剑合璧齐发力?
8月25日,一项创新举措----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启动仪式上,徐州市检察院还现场向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等6家主管部门送达了治理噪声污染的检察建议书,这也是徐州市检察机关落实双向衔接转化工作的第一份检察建议。
什么是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主任张新茹做了生动解读:“就拿噪声污染治理来说吧,这既是属于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范畴,也是人大代表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人大代表可以给检察机关发送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转化为向行政机关发送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同时,人大常委会也会注重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代表建议、人大督办的方式,共同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
为落实最高检《关于在部分省区市试点推广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方案》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要求,8月17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徐州市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规定围绕衔接转化工作要建立完善双向交送、登记备案、衔接转化、跟踪监督、联合评估、联络通报、专家辅助、专项报告八项工作机制。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徐州市将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前不久,市人大代表赵强提交了一份关于治理闹市区高架桥夜间噪音污染的建议。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新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出台为契机,把全市噪声污染防治作为今年双向衔接转化的一个主题工作开展起来。很快,一批数据详实、图文并茂的代表建议被转交到检察机关。
徐州市检察院立刻行动起来,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先后6次调研走访,深入研究法律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6份代表建议转化为7份检察建议。
“调研发现,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问题,噪声污染属于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职责,我们于是向6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落实,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徐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王辉介绍。
“我们将以衔接转化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噪声防治工作基础,加强噪声污染统筹防控,强化噪声污染违法行为查处”,徐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在接收检察建议书时郑重表态。
参加仪式的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陶国中认为,双向衔接转化符合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值得好好推广。
据了解,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步成立,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兴友,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奇任组长,19家行政机关为成员,目的是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推进合力。
以高质量衔接转化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大工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共赢,徐州在合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