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民警李健和他的“散文诗”
2021-11-17 15:48:00  来源:铜山警方
     从警7年,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区分局茅村派出所民警李健写下17本4000余页“平安日记”,里面的每个名字、每起案件都挂在他的心上......
    让我们翻开日记读一读这首为你而来的“警察散文诗”。

    十七本记录小镇警事的日记,一首为民服务的警察散文诗。这诗写了七年,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这首诗的主题,始终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就是这诗歌独有的韵脚。而这首诗歌的作者,就是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茅村派出所的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办案民警——李健。下面,就让我们翻开日记本,一起去阅读这首警察的散文诗。

    “两边讨好,两边‘受气’ ”,这是李健在茅村这个听起来土哈哈却警情社情复杂的辖区能够始终站住脚的秘诀。就在李健在日记中写下这唯一一句牢骚的那天,他接警处理村民与施工建设方的矛盾。
    僵持不下的三方都有理也都不想受委屈,对立情绪越来越重。李健前后左右的劝说疏导,可就在面对一个产妇时犯了难:“警察可能是闲吃干饭的,来了也办不了事!我看也是没用!”然而就在这时,几位同村的村民全站出了出来:“这话说的,李警官是给咱解决问题来了,你不能因为自己有怨气就把气撒在李警官身上,李警官,别怕,我们给您站台!”
    李健告诉我说,老百姓给警察站台,那一刻,他感到自己这个警察腰杆挺得很直很直。也是这一刻,李健觉得自己平日里对百姓的“讨好”与“受气”真正的在这小镇上开出了花朵,这是警与民一起写就诗句里的妙笔生“花”。

    日记本里有皆大欢喜的升平乐,也有让人泪目的伤别离。上面这段文字背后的故事,尤其让李健唏嘘不已。2019年9月,李健收到一位家长的报警电话,说自己2岁的小女儿在河边玩耍时走失。云龙、鼓楼、贾汪、铜山……十多天里李健跑遍了徐州五区,在李健的心底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完整,他一个警察无论如何也要做点什么。
    孩子最终被发现了,溺亡。作为一个父亲,他完全体会得到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公安民警,他也完全能够体会到亲人离去的痛苦,因为公安这支在和平时期牺牲最大的队伍,有过太多太多的生离死别。
    李健说,面对这样的情景时他有时真的想大哭一场,因为只有警察才真的明白,虽然在百姓的眼里他们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但其实他们也只是一群普通人,会受伤、会悲恸、会……,是的,他们是这个大时代诗歌里把危险压力与百姓分隔开的那个分隔符。

    有欣慰的欢喜,有遗憾的痛苦,但公安工作,更多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坚守与付出。这一次,为抓获在辖区内活动的黑加油车,李健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不知道第几次的蹲守,而这次,是他因左臀部炎性坏死刚做完手术第3天。两天的蹲守,终于守到了嫌疑人,并查获了埋藏在地下的油罐,排除了这一隐藏在村庄民房内的“定时炸弹”。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这次又安全了,可李健刚手术完的伤口因为两天的蹲守完全绽开了。鲜血顺着藏蓝的警裤往下一点点的爬到裤脚,用手摸一摸都能感到这血在警裤上凝成了痂。
    李健说,有时想想挺沮丧,入警七年来,没破过什么大案要案,能说出来的,都是这些针鼻大小的案件。可老百姓都明白,这个沉默的派出所办案警察,这个诗歌里反复出现的韵脚,用他的坚持把所有的纷繁,押韵成一首为民服务的散文诗。
    入夜,辖区内的灯火渐次亮起,一点点的,是路人归家后渴睡的眼,李健指着这远远近近的灯火告诉我,这才是属于他的真正的散文诗,基层民警 “为你而来”的诗歌,从来不在什么远方,他们,一直就在眼前,在脚下。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