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官助理的我,来到徐州贾汪法院入职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少家庭工作中看到、听到、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从懵懵懂懂到精益求精。记得多年前王道强庭长对我们说:我们每年办几百件案子不稀奇,但是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所以我们手里再小的案件都一定要重视,也许关系别人的一生。
后来,在接待当事人或者调解时,经常听到这句话:“法官,你听我说……”。听她说,也许会耗掉你十几分钟,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许一上午安排的两个调解案子就要排不开时间了,吃不上午饭。时间很宝贵,每天在繁杂的事务中来回穿梭,脑子里惦念着没有邮寄完的传票,要落实的送达地址,催促几天的案款是否到账,写了一半的判决书,明天庭审的人民陪审员名单……
那……就不听了吗,粗暴的打断和有效的引导哪个更容易让当事人接受?司法有温度,作为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平等、耐心地对待当事人是尊重和信任的开始。少家庭的案件多为家长里短 ,兄弟妯娌,婆媳矛盾,他们想说的就更多了,不让谁说,让谁多说,另一方不免多想,有时候真难。把握语言技巧,适时安抚情绪,及时打断,适当引导,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占用的时间尽量用提高效率去弥补。对于当事人来说,我们一句暖心的话,手中的一杯茶,一个推心置腹的建议都有可能是叩开她心扉的钥匙。
“法官,你听我说……”如果对方是有专业素养的律师,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总结出意见和焦点。而面对普通当事人,她说的是她的道理,是她的希望,是她倾诉的方式。时间较长的我会建议她写成书面的情况说明,放进卷宗,简短的我会耐心地听她讲,言辞过激时进行规劝和释明。回到办公室我会拿出卷宗用便签写上案件情况,提醒法官需要注意的事项:原告陈述被告喝完酒会打人,不喝酒双方感情较好;原告陈述被告在外地开车,不方便接电话,下午四点以后安排视频开庭;原告陈述子女张1和张2有矛盾,因跟随张2生活,迫于压力要求赡养费,可以安排调解;原告陈述被告有暴力倾向要强行带她回家,要求法院庇护,提醒法警注意司法安全……电话里,法庭上,被告的家中,听他们说着自己的故事,办着我们该办好的案件。
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让当事人感受到我们的司法温度,人文关怀,从不抵触我们的调解工作,到慢慢接受,甚至自愿配合,案件处理起来才更为顺利。
曾经一对经历了激烈打斗来离婚的当事人,庭审中男方为自己的冲动懊悔不已,女方哭泣着喋喋不休地数落男方的“恶行”,王峻副庭长陪着他们谈了一个下午,最终女方原谅男方撤回起诉,我们接受女方申请向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既保障了女方的人身安全,又给男方一次改过的机会,让原本摇曳的家庭重拾欢声笑语。(注:后经过电话回访,男方没有再家暴,女方至今没有来起诉。)细节决定成败,高高的调撤率背后是法官们默默地辛苦付出,智慧的博弈,案结事了,矛盾清,暖人心才是我们追求的。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暖心在一瞬间,相知相守却是一生。
“法官,你听我说……”
“好的,你说,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