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女,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分管部门被评为徐州市巾帼标兵岗,个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新时代优秀检察干部”、省检察系统纪检监察业务标兵、徐州市政法先进工作者、徐州市十佳检察干警、徐州市三八红旗手、徐州市检察综合骨干人才、经开区优秀公务员、政法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信访先进个人等,荣立个人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5 次。
看到这一串串炫目的成绩,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跳进脑海的,一定是英姿飒爽、果敢勇毅的女检察官吧?她在侦查一线无所畏惧、拨开迷雾,让事实真相大白天下 ;她在公诉现场唇枪舌战、匡扶正义,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她在……
不!
她只是一个看起来稍显瘦削的女子,也不在检察系统万众瞩目的前线!她就是杨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向阳花木易为春”,她“勤”字为先
杨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小学时写过的一篇作文《青青垂杨柳,我和你比成长》, 垂杨之所以能在春天最先吐出绿叶是因为不畏严寒,人要凡事争先,必须勤勤恳恳、做在前面。
行政保障工作琐碎繁杂,也最能磨炼一个人坚韧不拔的心性,体现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作为经开区检察院的“大管家”,杨阳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脚不沾地地里忙碌着,很少见她安静地端坐在办公桌前。“闲不住的杨主任”、“随风奔跑的女子”,院里干警总是这样笑呵呵地评价她。
2013年7月初,杨阳通过遴选来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初到办公地点,尚未揭牌成立的徐州经开区检察院,与区法院、信访办等多家单位共用政法大楼办公,20多间办公室仅有4套桌椅和4个柜子。作为“先头部队”的杨阳不禁着急起来。筹备揭牌仪式后,各项工作就得正常运转了, 案件可等不得、拖不得,综合保障必须马上到位!
杨阳连夜起草了工作方案,征得院领导同意后,就开始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点一点地悉心打理开检这个“新家”。从办公桌椅摆放到鼠标键盘配备,从走廊保洁到会议室布置,哪里摆一盆绿植,何处放垃圾箱,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她都精心安排, 真正做到事无巨细一一经手。几天工夫,“新家”就有模有样、秩序井然,而杨阳的手却磨皴了,眼睛也熬红了。当同事打趣她“兔子眼”时,她心里却洋溢着甜蜜的成就感。
万事开头难。面对着自己从未接触的新事物时,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再难的事情, 遇到勤奋的杨阳,无不“俯首帖耳”。建院伊始,在财务、技术人员缺乏的困境下,看着一堆堆从未接触的财务报表和技术术语, 杨阳并没有退缩。她也无路可退,她深知人生中甜美的果实,从来都是在不断奋斗中得到的。她先从熟悉财务制度、技术工作要点着手,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看文件查资料, 再不明白就一遍又一遍地跑上级检察院和财政部门请教。正是酷暑难当的三伏天,当她满头大汗地出现在市检察院时,一位同事开玩笑地说 :“我们办公室的门槛都被你踏破了。下次再来,你要给换个新的啦!”
多年来,杨阳正是凭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积极开拓、创新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逐步建立完善了会议议事规则、内控管理细则、公务用车、涉案款物管理办法等20多项制度,构建了一套程序严密、标准具体、责任明确、统一实用的检察工作日常规范,高效率零差错地保障了开检各项工作顺畅运转。
“绿杨树下养精神”,她“助”字当头
毛泽东主席少年时期在《咏蛙》诗中这样写道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青蛙能够安心修养、一鸣惊人,正是因为有了参天树木的遮阴奉献。对于广大服务对象来说,杨阳就仿佛遮挡烈日屏蔽风雨的杨树一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徐州经开区是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产业项目的主阵地。如何积极融入全区大局,全力服务保障“三高两新”现代化开发区建设,打造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这是杨阳给自己布置的必答题。
在一次走访企业时,杨阳了解到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亟需解决的“痛点”。向院党组汇报后,她积极联系了国家 知识产权局专家和省、市检察院办案骨干。两周后,由院党组统筹安排,她牵头组织的“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培训会”在美丽的金龙湖畔成功开办。100多名企业负责人会聚一堂,现场答疑解惑,还为企业赠送了“新鲜出炉”的《公司企业常用法律汇编》,精准 高效对接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获得企业频频点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突如其来、肆虐无情,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院党组统一安排,结合经开区的实际情况,杨阳牵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10条意见》,强化疫情防控期间检察履职,依法高效办理涉企案件。她带领综合管理部的同事们始终忙碌在企业复工复产一线,送去消毒用品、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审批、积极进行相关法律宣传……
近年来,杨阳还牵头制定了《贯彻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实施办法》,探索开展“涉企案件容错救治机制”“网络 + 检察”“企业法律门诊”等三个改革创新项目,着力打造“法治店小二”工作品牌,推动经开区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优化。
“阳春布德泽”,她“善”字铭心
汉乐府《长歌行》写得好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杨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以仁爱之心回报社会,成为失依儿童心中的检察官妈妈、学生们身边的检察官老师、贫困户眼中的检察官女儿……
2017年,因一起家庭纠纷失去父母照顾的小晴、小宇引起了杨阳的注意。姐弟俩一个5岁,一个3岁,他们的生活谁来照料?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保障?得知当地镇政府已经将孩子接到养老院照顾,杨阳仍不放心,第一时间联系心理辅导师去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两个孩子怯生生低头坐在床脚的场景深深刺痛了杨阳的心。从此,只要有时间或者节假日,她就陪着孩子们摘草莓、做游戏、温功课,换季了给他们添置衣物, 开学了送去学习用品,过年了一起包饺子吃元宵……慢慢地,两个孩子从最初的少言寡语到活泼开朗。每每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 杨阳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杨阳从多年的检察工作实践中认识到,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切实增强未成年人的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杨阳从2016年开始主动担任开发区高级中学等5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如何让孩子对法律感兴趣?自然不能干巴巴地讲案例,生搬硬套地讲法条。每次去上课前,她都对课件反复修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普法课程,低年级的孩子就把案例与动画多结合,高年级的孩子就把案例与互动多结合,构设几个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下学会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近年来,她开展法治宣讲近20次,受众5000余人,法治课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杨老师”成为她在学生们面前的另一种亲切称谓。
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向着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的进程中,杨阳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每到夏种秋收,她对自己包挂的几家贫困户也牵肠挂肚起来。每到周末,她紧赶慢赶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带着米面油急匆匆地往村里奔。“这几户贫困户多是常年患病,年纪也大了,家里没有固定收入,仅靠着一点收成维持生活,要常来看看。”杨阳边走边和同事念叨着。“李大爷,家里的地村里安排人帮忙收了吧?”“张大妈,您上次问的农保在市内住院的事我打听清了……”每到一户村民家,杨阳都热情地拉着他们的手唠着家常。有一次临走时,村民范大娘硬是往杨阳手里塞了几个柿子,“闺女,这是自家树上结的,可甜了。这么大老远的你还一趟趟地来,俺们见你都可亲了。”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真的很好,杨阳明白这不仅是一份甜蜜的幸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豳郊寒重勒春迟,消息如今尚未知。只是垂杨最先得,每朝来觅向东枝。”生于1982年春天的杨阳,恰如一株春日里向阳先绿的垂杨,秀发披肩,清眸温和,乍观其形貌则觉春杨之青葱勃发,再察其言行则感阳光之明媚温暖。从检十七年来,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她都用“做最好的检察管家”激励自己,竭尽所能、发光散热,尽心保障检察工作高效运转,竭力为检察事业贡献优质服务,不遗余力地为检察系统争光添彩。
个人感悟
从检17载,从青涩到练达,我在不断地收获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一路走来,离不开组织的关心与培养,离不开领导的信任与鼓励,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与配合。检察官们在检察舞台上恪尽职守、彰显公正,而我,作为一名行政岗位的检察人,虽然不在舞台C位,但要做最好的检察管家,保障工作高效运转,贡献更多更好的检察产品。检察工作岗位虽有分工,职责却无大小。如果业务工作是“花朵”,那么行政工作也许更多的是“绿叶”,花朵美丽,绿叶垂荫,相得益彰,自有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