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徐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看实效
2021-04-19 16:43:00  来源:徐州政法

  今年3月初,徐州市政法队伍全面开启教育整顿 “启动键”。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把群众满意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对群众的“吐槽”有没有根本性的解决?群众会不会给教育整顿真心点赞?这张答卷的分数,自然成为徐州市政法各单位的工作靶向。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一个月来,徐州市政法干警情系百姓,心系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使命、担当交上了一份浸透着政法干警浓浓民生情怀,更镌刻着他们行且坚毅忠诚足迹的出彩“成绩单”。 

  呼应民生,让教育整顿落地落实 

  回应百姓关切,从“关键小事”做起,这是徐州政法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亮点。 

  “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徐州市政法单位开展“学习恩来精神,践行忠诚为民”活动,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靶向精准,因地制宜治理顽症 

  民祥园小区居民李豪没有想到,困扰小区多年的电线私拉、飞线充电、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不符合标准的消防安全隐患“老大难”问题,今年被彻底解决了。 

  徐州市云龙区公安局黄山派出所联合消防、城管、房管、物业、居委会等部门,实施小区域、针对性的梳清行动,所长刘开孜主动联合物业、业委会,对民祥园“飞线充电”开展集中清理并统一安装充电桩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化改造。 

  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一些横亘在百姓身旁的难题被逐个破解。 

  直面城市窨井盖缺失问题,精准办理涉窨井盖刑事案件;回应百姓对食品安全关切,精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推动身份证、驾照、出入境护照等公共服务办理的便捷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无论最终付出的辛苦有多少,政法干警决不能让百姓吃亏。 

    

  ——服务精准,好举措送来及时雨 

  “这些钱,我没打算还能要回来。”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辖区居民陈先生健身房退费时遇到阻力,“健身房不愿给,我就打个电话给司法12345。” 

  徐州市鼓楼司法所的调解员接到12345的转单后,连续工作数天,终于成功讨回陈先生的费用,让这起5年的纠纷画了句号。 

  徐州市政法单位以教育整顿为抓手,结合群众最期盼解决问题下真功夫出实招。组建法律援助刑辩律师库、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完善司法救助细节……服务“接地气”,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遍布徐州城乡的政法干警始终着眼于从小事做起,切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只有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才能有更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的好举措。”徐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艾新平如是说。 

  打造品牌,让教育整顿群众认可 

  实实在在的人力投入,务求实效的考核指向,利民为本的统筹安排,是教育整顿以来徐州为民办实事实践的新气象。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徐州各级政法单位规定动作扎实有力,自选动作特色鲜明,用“钉钉子”精神聚焦解决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推出了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为民服务新品牌。 

    

  ——“走百村、访千家、助万民”,政法干警走村入户解难题: 

  一场以四个月为周期常态化开展的“百千万”实践活动在新沂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新沂市政法干警在实践活动中,走百村、访千家、助万民,重点帮扶困难群众,走访孤儿、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困难群众家庭,倾听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逐条逐项制定帮扶措施。 

  数据表明,目前这项实践活动共走访基层群众5万余户,发出意见建议处置情况报告单2000多张;排查化解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社会治安、子女入学、道路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200多件,发放救助金5万多元。 

    

  ——“检察长+网格长”,司法为民新实践: 

  法治宣传教育、收集案件线索、开展刑事和解……3月26日,“检察长+网格长”协作机制在徐州市云龙区启动。这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是徐州市‘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一大创新举措。云龙区检察院检察长与网格长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动态联络,及时为辖区居民送去“检察关爱”。 

  云龙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郭长青表示,检察网格员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充分尊重、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群众工作能力与司法办案专业能力相得益彰。 

    

  ——“涉案财物管理平台”,为民办实事一体化: 

  “扣押涉案财物的法律文书齐全、实物名称、数量、特征逐一对应,工具已入库,请接收移交”。随着一起涉案嫌疑人的作案工作登记入库,丰县刑事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该管理中心利用互联网+思维,根据特殊物品的保管要求,单独设置了1000平米的涉案车辆大宗物品区,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视频监控。结合智能物联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将管理中心分为现场物证区、扣押物品区、代保管物品区、无主物品区、特殊物品区和大型物品区六大区块。 

  化解矛盾,让教育整顿春风化雨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仅仅是送温暖、搞普法,也走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教育整顿工作中,各地政法单位针对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情况,坚持预防在先、调解为主,千方百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新沂市,两位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刑检退休检察官闫宝良、庄军,被聘为人民调解员。今年以来,两位人民调解员受理案件9件,已成功促成调解5件,为被害人挽回损失256.55万元,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了检察机关公信力,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在云龙区,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接待了包案化解对象许女士,当天负责接待的主要领导耐心听取许女士信访积案的来龙去脉、信访诉求,详细询问有关情况。通过充分协商交流,许女士及其家人同意了解决方案。这一跨度长达20年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画上了句号。 

    

  在邳州市,当地的法援中心3月份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7件,通过开辟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工伤、追索报酬等劳动争议申请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努力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审查,当日指派,对低保、五保、重度残疾等特殊人群提供定制服务,努力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法队伍好不好是老百姓说了算。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民生案件的侦办、基层矛盾的调处、执行难的化解等等,均能直接成为百姓对政法队伍考量的“测评线”。 

  司法是保障老百姓获得公平、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徐州市各级政法部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开启跨域协作,减少各类壁垒,最大化便民利民,实现异地纠纷快速解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徐州提供法治力量。 

  目前,徐州市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建设工作正推进矛盾纠纷非诉解决、诉与非诉对接、两个“一站式”建设等重点工作,巩固深化“非诉”与“诉讼”工作室被有效结合起来,成为纠纷解决机制二元格局,稳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推动徐州市域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