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社区民警点对点加微信好友15.87万余人,推送各类反诈骗信息28.1万余条,发放反诈骗宣传单15.13万余份,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6%......
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贾汪分局坚持问题导向,全警动员,精准施策,重拳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吹响了全民反诈号角。贾汪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杨帅表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遏制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全面推进‘点对点’反诈宣传,筑牢防范网络诈骗的铁壁铜墙,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识骗防骗意识,真正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进校+进企”精准发力 织牢安全“防护网”
“贾汪区各类院校、企业众多,极易引发网络诈骗犯罪,针对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开展反诈宣传‘攻坚战’。”分局内保大队长吕召伟说。
该局紧盯易骗群体,延伸宣传触角,“点”到校园、企业,坚持立体化、精确化、多样化标准,采取“面对面”等方式,精准滴灌,不断增强高校师生、企业职工的反诈敏感性和辨识度,切实织牢防骗安全“防护网”。
3月初,分局反诈宣传小分队走进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开展“共建无诈校园”主题宣传活动。活动设置了师生喜闻乐见的反诈常识测试、有奖竞赛答题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网络诈骗形势和特点,传授了防骗知识和自救技巧,现场呈现了人人学习反诈小知识、个个争当反诈宣传员的浓厚氛围。
“员工辛苦赚钱不容易,派出所民警到企业开展反诈宣传,员工不仅能‘面对面’了解防诈骗知识,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家人及朋友共同进行防范。”徐州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毅说。
该局工业园区派出所依托“梳网清格”,组织社区民警、专职辅警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反诈宣传,通过发放兼职刷单、办理贷款等“十大常见诈骗手段”宣传单、大喇叭音频广播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创造性开展反诈宣传;同时
“线上+线下”同向发力
“多亏民警及时劝阻,要不整个‘家底子’都被骗走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贾汪区居民李女士说。
3月23日,老矿派出所辖区居民李女士四处筹集资金准备汇钱给网友“好哥哥”投资代理茶叶,其爱人黄先生联想到“警民微信群”里社区民警推送的诈骗案例,再三阻止无果后报警求助。分局立即启动“线上线下同步处置,止损反制分级防控”工作运行机制,合成作战中心靠前作战,实时研判信息,民警高宇、赵路快速处警,最终在银行门口及时阻止李女士汇款10万元。
“一对一”添加微信,“点对点”反诈宣传。3月以来,该局社区民警使用专用工作手机,组织群众主动添加民警微信工作号,对居民信息、家庭住址等分门别类予以备注,建立了社区警民微信群,民警早晚两次推送最新反诈资讯、典型案例、预警提示,让群众更快捷、直观地了解反诈常识和防诈技巧,关口前移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同时,辖区群众借助微信群平台表达诉求、发表建议,社区民警在线反馈、收集调查,及时帮助群众答疑解惑,警民感情不断升温,架起了一座“警爱民、民拥警”网上“连心桥”。
“卡号密码要保密,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要点.......”贾汪区紫庄镇的大街小巷早晚都会听到这类反诈口号,小喇叭、大广播成为辖区一道独特的风“警”,社区民警录制的反诈音频变成了“行走的复读机”,传递到街头村居每个角落。
线上常提醒,线下脚沾泥,开启反诈宣传“双轮驱动”模式。该局充分发扬“铁脚板”精神,精准下沉警力,促发联动村(居)干部等、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依托警用电动车轻巧便捷的特点,派出所反诈小分队早晚开展巡逻播报,将日常巡逻与反诈宣传有机结合,实现了“警力有限、工作极限”的良效目标。
“每天都有电动车在我们村上路过,喇叭里反复播放着反诈广播,我都能背了,这下不会被骗了。”紫庄镇彭庄村村民王永说。
“回访+监督”有效发力
“您好,我们是贾汪公安分局民意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请问您是否接受过公安机关防诈骗宣传......”民意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话回访。
该局着力构建“事前回访、事后监督”的反诈宣传新格局,民意监测中心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常态进行电话回访,“点”到辖区群众,同时紧盯受害群体进行二次电话回访,形成了反诈宣传“电话回访、通报考核、整改问效”闭环运行模式,既有效推动反诈宣传工作走实,也实现了反诈宣传“双倍”效应。
“秉承‘汇聚民意,服务实战’工作理念,将反诈宣传情况纳入回访,倒逼反诈宣传覆盖率有效提升,3月份同比增长了15.8%。”民意监测中心负责人刘亮介绍。
同时,分局建立了回访教育引导制度,制定了反诈宣传案件回访表,社区民警对受害群体逐一进行上门或电话回访,积极安抚情绪并加强教育引导,防止再次上当受骗。
此外,分局及时对既发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着重查找反诈宣传力度、覆盖知晓面、群众接受度等存在的短板和漏洞,适时调整和完善宣传措施手段,真正让群众早明白、多知晓、免上当、少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