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员”这样变成“售楼员”
2021-01-27 14:19:00  来源: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家住徐州经开区的市民王先生近日通过议价协商的方式,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购买了一套被查封的房产。在执行员的协调下,被执行人(开发商公司)将这套房产以低于市场价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王先生,并在当天交付了钥匙。


“税费能缓交,凭法院的裁定书就能上房,还没有中介费。”王先生兴奋地说:“我现在拿房的价格特别合适,地铁通了,商场开了,公园也建好了,这套公寓升值空间很大!”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像王先生这样在经开区法院执行局购房的买主,已有370多人。


买房子的百姓高兴,开发商公司总经理胡某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在法院的帮助下,我们公司目前已经变现1.5亿元,弥补了资金缺口,这个坎儿总算迈过去了。”春节前,他把一面印有“企业贴心亲人,法律忠诚卫士”字样的锦旗交到了法院执行局局长庞玉石和执行员杨增超的手中。


据了解,该开发商开发的某高档公寓小区地处高铁商务区。不巧的是,开盘时正逢市场低谷,加上修路等不利因素,导致总市值约2.8亿元、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严重滞销,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由于无法及时偿还贷款,该开发商被多家贷款银行起诉。经开区法院判决后,这批近400套的公寓房被保全查封。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杨增超曾先行选择3套位置、采光较好的房屋进行网上拍卖,起拍价仅是评估价的七折,但全都无人问津,只能流拍。


“这样的局面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资产贬值、回本无望,也意味着银行的债权无法实现,面临数千万元的死账。”庞玉石说,通过走访调查,执行员找到了房产滞销的原因:一是群众对于司法拍卖不了解,存在疑虑;二是司法网拍的销售形式不符合房产销售市场规律。如果继续网拍,开发商很有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债权人银行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把资产盘活,企业的血管才能通畅,源源不断造血,给社会不断做贡献。”执行法官杨增超表示,一定要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活下来。为了解开这个“死结”,在经开区法院的主导下,金融部门、债权人、开发商最终达成共识。经开区法院打破常规,走了一条不同于常规网上司法拍卖的路径,从“执行员”秒变“售楼员”。


请示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后,全市法院将所有涉该企业的案件指定由经开区法院统一执行。鉴于前期流拍的情况,执行法官一方面与银行沟通,请债权人暂缓执行;一方面与企业沟通,灵活运作资金监管账号;同时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与国土部门就房产批量查封、解封事宜进行协商。


最终,在多方协同下,开发商按照法院的建议,以原销售模式自主销售房产。每销售一套,销售款进入监管账号一笔,房产随之解封一套,买受人上房、办证等后续事宜则不受影响。


为防止该楼盘再次出现关注度不高而滞销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消除买房人的顾虑,法院工作人员在楼盘周边张贴公告,留下法院联系方式以供咨询。“日均数十个咨询电话、每周两次带意愿购房人查看现场成为常态。”经开区法院网拍工作人员谷金建说。


此外,法院执行局与国土部门、税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畅通特定买房人办证、办税快速通道。延伸审判服务职能,向开发商发送司法建议,对小区物业、停车位、门禁、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为滞销楼盘注入新活力。


目前,该楼盘已化解库存78%,在手执行案件已全部执结,实现税收1280余万元。银行债权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该公司也避免了因拍卖可能造成的2000余万元经济损失,同时还让370余户买房群众以最实惠的方式圆了安居梦。原本几乎“多输”的死结,通过灵活的执行、高效的协同,迅速扭转为“共赢”的局面。


“正确把握善意执行,就能够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对当事人生产经营影响较小的执行措施,保全资产的市场价值,实现多方共赢。”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涛说,经开区法院将坚持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服务经济,执行保障民生”,有力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