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盛在芝,目前任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我是一名老党员,从1997年6月,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已经有23年。我也是一名老驻所检察干警,从2002年8月我任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主任以来,我已经见证了高墙里的春秋18载。
18年说来很长,所以常有同事和我打趣:“老盛,你怎么老在看守所呆着,那么多年也不动一动。”
我也常开玩笑地回应道:“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
监区巡视、督促纠正、与在押人员谈心谈话,十几年如一日的驻所检察工作在旁人眼中难免单调,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明白,我们驻所检察干警单调的工作内容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从日常的谈心谈话引出的故事。
一次,我和一名在押人员陈某例行谈心谈话。在谈话中陈某吞吞吐吐地表示自己在被铜山警方拘留前,曾在广西某看守所被羁押过11天,但她没有和办案民警提起过这件事。在我的反复追问之下,陈某才犹犹豫豫地告诉了我原因:不敢说,怕被公安机关认定态度不好,怕自己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在很多人眼里,在押人员是可恨之人,他们盗窃、滋事,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在押人员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犯了错的人,他们身为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犯了错就被随意剥夺。所以,服刑人员的刑期计算,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在查明事实后,我们依法向法院提出了《纠正违法通知书》,法院采纳检察意见并作出了补充裁定。陈某在服刑期满出狱后,给我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检察官公正司法,狱中人心悦诚服”。监区巡视很单调,督促纠正很单调,谈心谈话还是很单调,但只要发现一次问题,纠正一次违法,我们驻所检察工作维护司法公正的意义便能实现,才能如陈某锦旗上所书令人心悦诚服。
其实,除了日常规定动作外,我们在工作中也会经历一些精彩的小插曲。
2016年7月的一个晚上,徐州市迎来了近10年来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顷刻之间,地上的积水就没过了脚踝。这个时候在家老老实实避雨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我坐立难安。也不知道看守所里公安干警有没有值班在岗,也不知道看守所的围墙、电网、照明等监管设施会不会被狂风暴雨损坏,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看守所的排水能不能经得住暴雨的考验。与其在家干着急,不如去看一眼。开车上了路才发现,路况很差,马路上到处都是积水,雨很急,汽车的雨刮器都忙不过来。到了看守所,就发现放风场排水口太小导致放风场上全是积水,如果雨一直这样下,积水很快就会漫进监室。招呼上值班所长和干警,大家就一起冒着雨清理起了放风场下水口附近的杂草和泥土。这一忙活,可就忙活到了后半夜。身体上的狼狈自不必多言,但心里却异常踏实。监管场所的监督容不得一丝马虎,我们是监督者,但我们同样是参与者,必要时,可不就得撸起袖子一起上。
而在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我对驻所检察工作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了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依法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铜山看守所进入了封闭隔离状态,我也收拾了换洗衣物住进了看守所。疫情期间,看守所中的所有人成为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健康、安全成为这段特殊时期驻所检察工作的关键词。与以往能够进入监区巡视不同,疫情期间所有驻所检察员非因紧急情况不能随意进入监区,一律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开展检察监督工作。所以,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变为了查看视频监控至少2次,每次1小时以上,提醒监管一线和密切接触在押人员的民警佩戴口罩、避免人员聚集,督促看守所做好监舍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及时了解在押人员的健康状况,掌握被监管人基础性疾病情况,督促看守所对生病人员进行跟踪治疗。可能这些工作听起来依然单调,甚至很多同事认为我被封闭在看守所非常寂寞。没错,确实寂寞,但也正是因为守住了这份驻所检察职责赋予的“寂寞”,铜山监管场所才能无一人感染、无一人病症。
细心细致做好日常监管,及时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安守寂寞扎根驻所检察,这些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检察干警在驻所检察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的收获。
18年,足够一个生命成长为青葱少年,足够一座城市旧貌换新颜。但对于党员身份、检察职业、驻所职责而言,18年远远不够,检察工匠需要更长时间的专注与积淀。
坚守初心,默默耕耘,这,便是我的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