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院韩华被授予“彭城战‘疫’最美志愿者”称号
2020-06-19 09:04:00  来源: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日前,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徐州中院立案一庭党支部专职书记韩华被徐州市文明办、徐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彭城战‘疫’最美志愿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韩华在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的肯定,更是对韩华保持初心的激励。 

拔除“心理肿瘤”  注入“强心剂” 

  1988年,韩华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名法医。30多年来,虽然没有走上治病救人的医生道路,但他一直铭记“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着身为法医的职岗故事,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始终奋战在司法鉴定第一线,成为省市两级医学会医疗事故及医疗损害专家库资深专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韩华一直关注着疫情发展,面对不容乐观的疫情态势,他没有选择安逸舒适的“蜗居”,而是迎着危险主动请缨走向了防疫战斗的一线。 

  “大妈,您不用担心,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少出门,是不会接触到传染源的,您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老年人因为不必要的担忧选择外出而增加风险是不可取的……”面对万宁华府社区里的一名老年人,韩华耐心地向其进行解释,呼吁不信谣不传谣。2月4日一大早,韩华走上防疫岗位的第一天,他就感受到了凝重紧张的氛围。在社区排查中,他发现很大一部分老人因疫情管控与子女见面沟通少,在听到一些不实谣言后,心理压力增大,有些甚至想去子女家中看望,一了解到这种情况,韩华立即重视起了老人们的思想状况,他在笔记里记录下了一些人员名单,认真地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工作,不但以拉家长的方式,还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开展专业讲解,打消了老人们的顾虑和忧愁,给社区居民们增添了抗疫的信心。在社区志愿服务期间,韩华在医治社区群众“心理病”上一直没有停止。 

  “在这种危难时刻,一些群众会有心理恐慌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家干部,就要在稳定群众情绪上做好引导,让他们看到我们党员队伍群防群治应对疫情的有效成果和战胜疫情的巨大力量。”韩华身体力行地为群众建筑抵抗疫情的“心理堤坝”。 

  做好“穿针引线”  当好 “排头兵” 

  集结的号角吹起,韩华不仅令出行随,更是尽职尽责。 

  如何能把防控做到最细?如何才能堵住防控死角?如何把上级部署这根“针”穿引到位?韩华不断思索怎么根据各个小区的特点情况完善社区防控措施。在参加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他发现苏北新村小区有两个出入口,不利于疫情管控,随即便向社区提出建议,仅保留一个小区出入口,集中力量精准把控,最后被社区采纳,给苏北新村社区防控解决了一个问题“未燃点”。不仅要站岗,更要执好岗,韩华在志愿服务期间,严格落实通行证出入登记制度和体温排查,认真摸清社区居民的出行规律,掌握出行动态,严查出入居民出行证和体温监测,并做好登记,尤其是对于外来人员,时刻绷紧着社区大门这道“防线弦”。 

  “口罩上面的铁条这里要沿着鼻子捏一下,保证贴合紧密……”“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反复对过往居民介绍疫情传播特点及途径义务讲解疫情防控相关医学常识是韩华每天不停歇的“必做动作”。由于当时居民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控意识淡薄,不注意防控和随意出行甚至不听劝说等现象频出,但他仍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不要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尽量减少外出,监督外出人员佩戴口罩,示范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呼吁必须勤洗手勤,如何洗手都做了专业性的仔细交待和普法宣传。一天下来,往往是顾不得喝口水,但在防控任务上始终不知疲倦。 

  因从事医学专业,他家中平日里会备着几包医用口罩,每天执勤前他总要多带几个口罩,有一次,当他看到一名老太太戴着没有任何防护作用的口罩出门买菜时,他随即掏出随身备用的口罩送给老人,令老人十分感动。 

  “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在诊疗一线。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利用自己的专长作点贡献。”参加疫情联防联控以来,韩华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社区防控值班、入户排查、巡查劝导、发放宣传单等活动30余次,足迹遍布社区内7个住宅小区,经常是深夜十一点多回到家。不仅对外做到精益求精,对内也是不遗余力,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韩华还经常提醒院内干警注意个人防护。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我们的共产党员;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韩华以一己锋利向新冠肺炎疫情亮出了态度和决心,展现出了徐州中院共产党员的最美姿态。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