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新吴“夜经济”消费市场活力,新吴区司法局联合区文体旅游局、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以无锡市《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企业监管检查方式的若干措施》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规范执法、柔性服务三大举措,构建“包容审慎、服务为先”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新吴夜肆YES”品牌建设。
一是构建协同治理体系,打造夜间经济“活力空间”。下设执法监督与保障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职责,制定《高新区(新吴区)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工作方案》,明确监管边界、服务标准和协同流程,科学规划商业街区“外摆”设置、开放式广场“市集”设置、城市综合体“促消费”活动,明确35个包容监管区域清单,划定新地假日广场等3个核心示范区,建立“负面行为清单+正面激励清单”双项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商业综合体周边200米范围实施“一场一策”规划。允许新之城东集西市等区域设置可移动服务设施,推行“潮汐式”外摆管理,工作日放宽至22时、节假日延长至24时。
二是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优化夜市经营“消费生态”。设立新吴夜市管理驿站,新吴区各职能部门按照执法职责实行“联合执法进夜市”,实行23项高频事项“一站通办”,在商户入驻装修、设备配置等环节主动提供专业指导,为夜市商户摊主集中办理证照提供优先指导和便利服务等。组织面向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夜间摊位等商家、摊主开展政策法规宣讲会22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市容管理专题培训5次,提升规范经营意识和文明服务水平。建立评价机制,在夜市显著位置设置好评榜,鼓励摊主良性竞争,建立“星级商户”评价体系,在梅里古都等区域设置电子好评榜,将评分结果与广告位优先权等多项权益挂钩。
三是深化柔性治理理念,点亮城市烟火“惠民底色”。强化审批流程优化、市容包容执法、宣传引流增效等“三服务”工作,通过政策辅导、简化备案实现商户“快捷办”。推行“721”工作法,用好“首违不罚+普法教育”机制,变被动末端执法为对处置源头的主动服务,对首次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商户,通过发放合规经营指引手册、组织现场法规宣贯会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商户签订整改承诺书,实现“教育为主、免罚为补”的柔性管理目标,突出执法温度。积极提供“一业一策”精准指导,针对不同业态(如烧烤排档、文创市集、深夜食堂、户外演艺等)的特点和风险点,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服务措施,提供个性化指导。2025年,全区夜间经济区域客流量同比增长42%,商户投诉量下降28%,实现执法效能与市场活力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