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立足区域实际,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滨湖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立足法治引领,实现矛盾纠纷“防于未发”。组织人民调解员、政法干警、志愿者等力量深入校园、社区、企业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马山街道联合各社区开展“送法入村(居)”“送法入微企”活动,邀请村(居)法律顾问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主题宣讲,助力小微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胡埭镇围绕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程,组织“法律明白人”走进立人小学,借助法治动漫、民法典短视频等内容开展生动有趣的民法典法治课,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河埒街道走进滴滴互电、稻香路美团骑手驿站等新业态企业,收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法治需求,解答法律困惑,提出法律指引、法律意见,帮助新业态群体更好地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
二是立足群众自治,实现矛盾纠纷“治于萌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和基层网格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按照“全覆盖、无盲区、零遗漏”的原则,组织人民调解员进社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矛盾风险隐患底数清、情况明;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常见多发领域,在全区逐步打造“稻花香里”“善悦微阵地”等百姓评理说事点,河埒街道水秀社区“阿毛阿姨调解工作室”,通过“家长里短”式的温情调解,累计化解纠纷400余起,成功率高达98%;蠡湖街道中南社区打造“驿家亲”议事角,举办楼栋茶话会,解决停车难、商议文明养犬公约、建筑垃圾收集点改造等民生实事。通过民商民议,满足居民愿景、汇聚民声,形成了“有事去调解”的良好的社会口碑,实现基层治理与矛盾多元化解的互惠共赢。
三是立足多元化解,实现矛盾纠纷“止于诉前”。着力加强村(社区)人民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退休村干部优势,吸纳法律顾问、“五者”人员、人民调解员等人员参与,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确保矛盾纠纷及时、有效解决;统筹公安、信访、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始终,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优化两诉中心功能建设,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今年以来共调处成功各类矛盾纠纷94件,申请司法确认13件。在文化旅游、汽车销售等辖区重点行业设立“聚枫法治服务工作站”“滨枫”汽车消费调解委员会,邀请行业协会专家、律师参与调解,提升专业性,将纠纷化解于萌芽。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626件,调解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