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加减乘除”四步工作法释放综治中心治理效能
2025-04-23 10:26:00 作者:新吴区委政法委

   

 

  无锡市新吴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实体运行、实战应用,注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完善“1+6+N”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格局,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平安新吴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新吴区综治中心“加减乘除”工作法卓有成效,全区劳资纠纷、银行金融、征地拆迁、知识产权、民商事矛盾持续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明显增强。2024年,新吴区综治中心累计接待处理群众各类事项26110件。

  凝聚多方力量,做好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加法”。新吴区综治中心建立“一体五翼,多方联动”的运作新模式,即以1个综治中心为主阵地,汇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中心、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等多个功能厅,联动区法院、检察院、人社、住建、教育、公安分局等19个部门,整合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与非诉讼等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优化流程,加强全区综治中心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精心打造建设“堡垒型+服务型”人民调解组织,融创新、牢堡垒、树品牌,实现矛盾不上交,取得显著成效。区综治中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无锡市示范市(县)区综治中心。

  立足综合治理,做实做细多元解纷的“减法”。新吴区综治中心在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基础上,强化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巩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重点加强医患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新吴法院立案庭整建制入驻区综治中心、两诉中心实体化运作,形成“调解在前,诉讼断后”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2024年,民商事立案5147件,诉前调解7066件。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得到有效压降。同时进一步推动公安所队站综合指挥室的实体化、实质化、实战化运行,高标准细化“1.3.5”快反机制,定型“快早小、专业化、双现场”的处置动作,全区涉打架斗殴、伤害、寻衅滋事等警情同比压降6.03%,500余起敏感警情到场处置时间稳定在2分钟以内,有力支撑了更好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完善各类机制,做好治理效能的“乘法”。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新吴区综治中心建立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事发主体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属地责任,实时联动6个街道、120余个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形成“1+6+N”治理机制,打造矛盾化解“共同体”,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街道建立重大矛盾风险“1+5+N”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政法委员担任召集人,成员由政法和社会管理局、派出所、警务工作站、人民法庭、司法所5家常设部门和N个责任部门(单位)组成,依托“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建立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应急响应机制,充分释放社会治安防控及多元解纷新动力,最大限度发挥、拓展单元值守巡防、先期处置及信息联动等群防群治作用。

  上下联动贯通,做好基层矛盾的“除法”突出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分流、三级联动、全面化解,内部厘清区、街、村(社区)三级中心的功能职责,外部建立“1+2+3”逐级移送委托调解流程,实现矛盾化解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构建多元协同、联动顺畅的工作体系。内部多方位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切实把预警触角延伸至各个末端环节,将治理重点从事后爆发转向事前干预。突出完善“警网融合”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力量整合,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在全区村(社区)有序实施,累计走访服务各类特殊人群、重点人群13000余人(次),常住人口56.6万人(次),出租房42.1万次,发现并及时处置各类隐患6.3万余起,介入调解邻里、婚姻、损害等类型纠纷6700余件。全面落实线上江苏微解纷等应用普及推广,线下政法力量、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力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困难互助。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