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全国知名的“环保之乡”,拥有5000多家环保企业、10万多名从业人员,产品涵盖水、声、气及资源利用等7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宜兴市司法局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切实推动环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服务沉在链上,摸清产业链企业需求清单。围绕企业需求深入推动助企纾困,紧抓年底领导干部走访调研、安全生产检查以及各类政企座谈会,发挥“法律服务团”作用,实施“进企业、进园区、进院所,问需求、问意见、问计策,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三进三问三送”活动,开展“链上企业反映、法律服务团汇总、企业评单销号”响应机制,实现“走下去”和“摸上来”双向贯通。组织法律服务团深入产业一线开展调研,推动专业律师下沉286家重点企业问需问诊,摸排用工、联合执法等方面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召开现场办公会28场,清理销号法律需求161条,推动简单法律需求立马办、共性法律需求联合办。
二是把资源聚在链上,构建产业链风险防控体系。与省内其他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在联盟建设、工作开展、行业调解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扎实有效推进联盟工作。总结产业链共性问题和需求,研发匹配度高的法律服务产品,提升环保产业链企业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对接宜兴市环保局、江苏省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商会等,编制《生态环保产业法律服务实务问答及典型案例》第一版,针对环保企业常见纠纷,提供应对指南,帮助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目前,已为100余位环保企业董事长、实控人、总经理、股东等进行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控培训,推动企业规范经营。
三是把作用融在链上,开辟产业链企业海外市场。依托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定期召开环保产业链联席会议,围绕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进行辅导交流,加快宜兴环保解决方案国际输出步伐。针对多家环保企业“走出去”资金需求量巨大,且融资程序繁琐、法律结构复杂等情况,邀请法律顾问提前介入融资项目,实现投融双方精准对接。针对江苏德福源科技等公司开辟海外市场,需要向国内外大量采购先进设备,存在签订合同多、时间紧、内容繁杂等问题,集合优质律师资源,采取“产业链+法律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快速完成合同审查和签订等环节,推动企业“走出去”法治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