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做强做优创新引擎、提高产业链发展韧性,无锡市司法局积极统筹全市律师行业资源,优化多元化法律服务供给,以高水平法律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一是当好高参顾问,筑牢营商环境“法治根基”。紧扣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产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支持,引导律师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等数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立法和修订工作。积极参加所在县(市、区)法治建设专题调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调研,牵头研究10余项市委法治研究重点课题,向党政机关提出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性法律意见,其中《关于<无锡市促进集成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获评市委法律顾问优秀研究成果,全市律师担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法律顾问661家,协助审查重大合同400余个。夯实产业专业服务力量,参与构建全市首个财务、税务、律师联合高端智库,依托“太湖人才计划”4.0,培育高端产业律师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配备律护企业联络员1605名、“法律医生”543名,加强信息共享、服务支持、风险防控等法治保障。
二是对接企业需求,强化产业创新“法治保障”。结合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扩大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软件+智能工业等11条优势高新产业链链企服务面,服务上下游企业2700余家,开展服务千家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清单式服务中小企业1332家。创新法律服务方式,赋能电动车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编印《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电动车行业合规指引白皮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推动市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效运行,联合搭建“经开知通车”知识产权援助平台,提升涉企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效率。加速推进金杜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射高新技术创业园、百桥生物医药孵化园、跨境电商产业带等创新创业载体,开展高质量专利挖掘与布局,构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
三是升级涉外服务,激活企业出海“法治引擎”。优化服务供给,成立无锡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汇集300多家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法律服务即时响应系统,方便企业一键查询服务信息,在柬埔寨、澳大利亚、老挝等地设立海外分中心,为“出海”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域外法律查明、贸易保护、跨境投融资等综合性法律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与市商务局、工商联、贸促会、出口商会等建立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事项清单,研发《无锡企业赴境外投资与并购法律指南》《菲律宾签证和工作许可指南》等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壮大服务力量,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储备和培养专项经费保障,先后在英国、德国、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涉外专题研修班,加快培养高层次、紧缺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目前,全市14名律师入选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开展涉外优秀论文和案例征集评选,多维度提升律师专业服务能力。
四是提升行业能级,夯实服务发展“法治力量”。加强律师行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数智化建设,以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出台《关于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中型所创新发展、中小所规模化发展,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学习考察优秀律所的先进经验,引导帮助本土律所明确战略定位和品牌特色,目前已培育规模所14家,百人所3家。建立行业首批学术专家库,累计立项研究高质量发展课题30余个。搭建律师竞技交流、自我提升、实务锻炼平台,连续举办27期名优律师培训班、7期“未来合伙人”青年律师训练营,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后备人才库。深化人工智能与法律服务双向融合,开发AI法律体检系统,指导律所升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规模以上律师事务所基本实现OA办公系统全覆盖,成立律师行业AI课题组,发布《律师使用AI指南》系列丛书,推出AI数字分身,赋能律所品牌数字化转型及律师个人IP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