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筑牢”源头预防基本“点”。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公证机构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优质公证法律服务,将民工维权由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转移,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外来务工聚集地等外来务工人员公证需求较多的场所,集中上门提供公证咨询、矛盾调解,主动参与分析研判,研究具体矛盾症结,帮助落实查证工作。宜兴市公证处会同专业律师团开展“企业用工法治体检”,通过现场咨询、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农民工聚集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法律需求,并为企业就资金回笼等方面提供公证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侵害农民工权益事项的发生。
二是“连起”矛盾化解交流“线”。充分发挥公证在纠纷化解及司法辅助等方面职能优势,积极与法院对接,通过“公证+调解”积极参与农民工欠薪争议案件的协议赋强、取证保全,对诉讼标的不大,双方对事实没有争议案件,由公证人员进行诉前调解有效缩短维权周期。梁溪公证处针对建筑工程分包商擅自停工,造成项目整体进度停滞不前的情形进行保全证据公证,切实维护地产和施工方民工的合法权益。江南公证处对涉“民工”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在办证窗口安排专人接待咨询,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动态跟踪服务。
三是“铺开”法治宣传覆盖“面”。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重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上,通过微信推送、短信提醒、短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农民工相关维权法律知识宣传,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的合同意识和证据意识,倡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线下,举办“民工专场”法律咨询、“讨薪”案例讲座等“送法进工地”活动3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江阴市公证处赴主城街道改造区域,集中开展“情暖民工”公证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为现场民工发放冬季法治“保温杯”50余只,为用工单位提供法律建议30条。锡城公证处联合鹅湖司法所在鹅湖镇润尚广场和鹅湖司法所内开展公证法律服务活动,发放宣传手册、普法传单等宣传材料120余份,现场解答农民工咨询1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