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阴市司法局扎实开展践行“枫桥经验”深化“非诉服务”专项行动,借助调解大数据集成优势,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构建一舱精细管理、一键智能预警的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智能化平台,打造矛盾治理“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市受理调解矛盾纠纷33279件,调处成功率100%。
建立“矛调在线”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张网统筹”。建设以“1+3+1”为整体架构的“矛调在线”平台,对矛盾纠纷“一网打尽”。建立1个数据底座,丰富矛盾纠纷数据库,汇集网格排查、群众反映等各类矛盾纠纷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完善数据库,以反哺平台与业务。建立3个业务中心,即矛调中心、综治中心、非诉服务中心,将分散碎片化矛盾纠纷数据汇集至平台,实行清单式管理、实时式跟踪、闭环式办结。建立1个指挥驾驶舱,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增强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实现“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矛调在线”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政府纵向体系和横向部门间的高效互通渠道,进一步压实各级各方责任,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并智能感知预防重大矛盾风险,着力提升“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处置流程“一站式管理”。立足“矛调在线”平台顺畅、高效、安全运转,建立上报、分流、处置、反馈、评价全链条一站式管理机制。构建分级过滤处置体系,推行“331”工作法,对村(社)干部、网格员、群众排查上报的矛盾纠纷先由村(社)调解,调解3次未果的提交镇(街)调解,镇(街)调解3次未果的提交市级调解,市级组织1次调解后终止调解,未化解的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推动跨部门联动处置,横向打破部门间的资源和信息壁垒,实现矛盾纠纷事件及当事人相关数据的融合共享,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建立预警催办机制,严格限定办结时限,一旦处置任务即将到期或超时,系统自动进行预警提醒;管理人员也视情在后台“一键催办”,推动各级各部门“任务马上接、纠纷及时解、信息随时录”。
建立专项任务督办制,提升矛盾治理“一体化效能”。突出“矛调在线”平台专项任务督办职能,针对矛调工作中的重点专项任务,构建跨部门在线协同工作平台,由牵头部门发起任务会商交办、协办部门在线参与反馈,同时支持任务的下发及处置反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齐短板弱项,聚力攻坚一批专项工作,构建形成一网统揽、高效指挥、协同运转、全科处置、精细治理的格局。赋能专项治理,聚焦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突出问题,把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专项任务,全部导入平台实行智能化闭环管控,以数字赋能推动专项治理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和模式优化。强化链条管控,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由市级矛调指挥中心对专项治理量化任务发起会商交办,依托“矛调在线”平台逐级下发、横向推送,实现工作的高效转办、限时反馈、实时监测、动态追踪。
建立工作业务考核,确保问题责任“一竿子到位”。着眼“矛调在线”平台有效运行,建立工作业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评、评先受奖、提拔晋升等挂钩。按照网络化管控体系,“矛调在线”平台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完成业绩进行智能化评估打分和归纳分析,实现全程监督和痕迹管理。同时,将记录信息运用于横向业务部门和纵向综治体系的考核管理,并按照事件的上报、处理、化解情况及处理及时率、满意度等进行智能化考核与分析。构建“蓝黄红”三色亮牌提醒机制,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亮牌警告,并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评价镇村、部门政绩的重要依据。通过推进数字赋能、高效协同,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智能化平台,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