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丽安村坐落在无锡最东沿。近年来,丽安村聚焦法治乡村建设和群众法治素养提升,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通过“援法议事”,拓展协商新平台,探索协商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现代化进程。
搭建一会一平台,打造议事三规则
丽安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依托现有的“两代表一委员”“有事好商量”等议事载体,成立了“水墩上村民理事会”,下设3个村民治理小组,以民主表决的方式确定议事会的固定议事成员,并建立健全理事会规章制度,着手解决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
依托理事会打造协商平台,即“水墩上议事平台”,通过修建功能齐全、焕然一新的“水墩上村民议事厅”,作为“援法议事”新阵地,组织村民代表以民主表决的方式讨论通过村集体重大事项,在村两委和村民之间架起连心桥。
“一会一平台”集中收集村民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议事三规则”——小范围议事规则、全体集中议事规则、分类议事规则,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小事小范围议、大事全体集中议、杂事分类议的协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村内疑难杂症问题,开创了乡村治理新模式。
聚焦村民关切,规范垃圾清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一大重点。丽安村的村民生活垃圾原先是由无锡市某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清运,近来有个别村民向村委反映该公司垃圾清运服务不到位,现合同即将到期,续约与否应组织村民议事协商讨论。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和充分准备,2023年2月20日,丽安村两委成员、18名水墩上议事会成员在水墩上村民议事厅集中讨论本村垃圾清运合同续签事宜。现场与会人员紧扣协商议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建议。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为了解决我们村垃圾清运协议续签一事,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意见?”
“垃圾清运车每次来的时间都不固定,有时候晚上八点了我们去散步还能看到垃圾桶里都是垃圾,等到夏天了肯定会有味道的!”
“某公司负责我们村的垃圾清运也有两年了,还算比较认真负责,对每个自然村的垃圾站点也比较熟悉,我认为可以续签。”
通过面对面充分交流意见,水墩上村民议事会议达成了四点共识:一是村委与无锡市某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续签一年生活垃圾清运协议;二是某公司须列出清运时刻表,必须将全村各点位的生活垃圾于当天20点前清理完毕;三是进入夏季六月后,应每日增加一次清运,确保垃圾不外溢;四是清运公司应持续接受村民群众监督,提升服务水平。
引入多方共商,推进村道翻新
改善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要求,近年来,村道拓宽改造被纳入丽安村重点工作之一。丽安村龚家塘道路路面宽2米,路旁建有村民自己的房屋和树木,由于路面过窄、破损,影响了村民的道路出行及车辆过往,因此村委决定将路面进行拓宽。
通过村委工作人员的前期宣传发动,村道拓宽改造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村民支持,但是仍有一户村民戴某(化名)表示反对,不同意移除他家土地上的树。经了解,戴某认为,移掉树会破坏自家风水,并提出想将自家房屋弯曲外墙重建拉直的要求。戴某坚持不肯退让,龚家塘道路拓宽工程一拖再拖,周边其他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议论纷纷。
对此棘手问题,丽安村通过“水墩上议事会”召开专题议事活动,邀请镇政府干部、议事会成员、法律顾问、村民小组长、老党员以及戴某本人到场参会。会议上,法律顾问指出:拉直围墙会占用农田,涉及到违反农田保护的法律规定,因此法有禁止不可为。戴某的思想开始松动,在大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戴某终于接受了大家给出的解决建议,形成了协商解决方案:砍除戴某家的自种树,对原村道拐角处进行拓宽改造,并协助政府对戴某家协议拆迁。丽安村邀请施工方迅速落实施工方案,将原来的村道按照五米的标准进行拓宽,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同。
丽安村将持续以法治赋能乡村治理,通过依法共商、成果共享,充分树立起“有事好商量,遇事会找法”的法治意识,在法治轨道上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