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出差去了,他在电话里一再感谢‘老陆工作室’,不仅帮助他家解决难题,还让他家人继续与村民和睦相处,快乐生活!”4月12日,江阴市徐霞客镇徐霞客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元波告诉本报融媒体新闻行动记者,让出嫁的女子同样享受到村集体的征地补偿款,展现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新内涵和新担当。
征地补偿款分配起争端
2019年1月,老何所在的徐霞客村一村民小组因征地得到370余万元补偿款,村民小组两次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分配方案:一、入赘者无权享受补偿款分配;二、按照乡俗,娘家有兄弟的女性即便未外嫁也无权享受补偿款分配;三、入赘家庭所生子女,随父姓的小孩也无权享受补偿款分配。按照这个方案,该小组46户160名村民每人可获得21652元的征地补偿款。
而生活在该村多年的老何一家三口因“娘家有兄弟的女性即便未外嫁也无权享受补偿款分配”的条款,均不能享受征地补偿。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老何虽然极力反对这个分配方案,终因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败下阵来”。
无奈的老何找村民小组负责人沟通,表示其个人愿意放弃征地补偿款份额,让妻子和儿子两人享受。村民小组负责人与相关队委会成员商议后回复:分配方案系根据村民自治原则经全体村民代表集体民主商议制定的,具备法律效力,不能更改。
协商无果,老何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于2019年7月16日起诉至江阴市法院。经法院3次开庭审理,于2020年7月12日作出“撤销徐霞客村一村民小组于2019年1月13日作出的征地补偿分配方案”的判决,要求村民小组制定的相关决议在依法而行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
判决履行遭遇挫折
收到判决后,村民小组于2020年7月22日再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未能达成新的征地补偿分配方案。获悉村民小组不能履行法院判决,老何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村里要解决这个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难度很大。”徐霞客村党委书记沈贤斌对记者说:“我们按照无锡市‘四级调处’的机制向镇里上报了情况,镇里指派‘老陆工作室’组团到村里展开工作。”
“有困难,找老陆,解决有着落。”这是当地群众对该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副局长、信访科科长陆文革的评价,也是对他带领48名乡贤组成的“老陆工作室”的认可。
2020年8月31日至9月1日,陆文革带领镇司法所、派出所人员到村里调查后得知:老何的妻子在1986年土地二次分配时居住在村里,也拿到了承包土地。老何和妻子结婚时,以居民身份落户该村,儿子出生后也跟老何姓。“有承包土地就应该有征地补偿的原则,与出嫁的女子不再享受农村经济组织成员待遇的村民传统思想矛盾十分尖锐。”陆文革回忆起当时村民与老何一家针尖对麦芒的矛盾时说,“而这个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之所以执行难,就在于村民的传统认知与法律规定的差异上,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成为一个棘手的疑难杂症。”
修改分配方案讲法治
在徐霞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启动镇级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实行“一案一议、领导包案、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力争以调解的方式化解这个难执行的信访案件。
陆文革带领“老陆工作室”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在村民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政策宣讲、情绪疏导等工作,扭转了村民的老思想,渐渐认可了“有承包地就应该有补偿”的思路。
2020年9月21日19:30,镇综治中心再次组织信访、司法、公安、属地村委提请所在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以压倒多数的投票废除了“娘家有兄弟的女性即便未外嫁也无权享受补偿款分配”条款,使得老何妻子与同组农村经济组织成员拥有了同等地分配权益;而老何儿子因没有土地承包权,无权享受此次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权益,但出于对儿童权益保护,其可以与村民共同享受其他村民小组利益的分配权利。
“去年以来,‘老陆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135批次,协调处理信访事件112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应调尽调。”徐霞客镇政法委员潘丹说。自2021年该镇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阵地,实行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常驻,住建、人社、综合执法等17个部门轮驻,推进“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及会商研判、联席会议等协作工作机制,全镇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1313起,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9%,实现了“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的目标。
【主官点评】
江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郁秋皓:
《江苏法治报》一线沉浸式互动式融媒体新闻行动对徐霞客镇“老陆工作室”解决一起涉法涉诉信访案的采访,选取角度很好,很接地气,值得点赞。
徐霞客镇只是江阴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的一个缩影,江阴连续6年群众安全感超过99%。
——夯实底座,打通“神经末梢”。科学设置17个一级网格(镇级)、274个二级网格(村级)、1390个三级网格(综合网格)、7181个微网格,织密“金字塔”式网格化工作体系。不断强化社区警务工作,全面落实315名社区民警、815名社区辅警常态下沉社区,构建主动巡防格局,推动警网深度融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纵向到底,贯通“三级平台”。构建市镇村三级贯通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有效整合行政、司法和社会资源力量,培育60个“品牌调解工作室”,有效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就地化解”。
——横向协同,联通“三专力量”。制定《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实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专业性行政调解队伍和专业性审判团队对接联动工作的意见》,在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8个矛盾纠纷重点领域成立专业化调解组织,完善对接联动机制,实现“三专调解”无缝对接,做到“三专”力量互相补位,为重大矛盾纠纷调处提供专业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