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吴:积极协调未成年保护项目 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
2023-05-25 14:54:0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无锡市新吴法院“梧桐少年”未成年保护项目积极协调,促进家庭教育指导遍地开花,在民事、刑事、执行、再审等案件中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案件类型全覆盖。 

民事战线

  小马(女)和小吴(男)(均为化姓)因感情破裂离婚,双方约定孩子甜甜由男方小吴抚养。后来,因种种原因,双方一致同意甜甜由女方小马抚养。但在抚养权变更纠纷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就探望权行使的具体时间、方式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小吴要求定期接走孩子,小马则以孩子需要补课等理由拒绝,不同意孩子被接走。 

  作为“大玫法官工作室”主理人,法官大玫和小马、小吴都进行了深入交谈,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甜甜已年满11周岁,他自己想要和妈妈生活,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由小马直接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大玫法官的解释,小吴表示理解和接受,但他也希望自己的探望权不受影响。当下,大玫法官又做起了小马的工作。终于,小马也同意协助小吴履行探望权,但提出希望对方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探望。 

  为进一步消除双方的担忧,大玫法官建议:“你们可以签署《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就双方依约行使探望权以及依法配合对方行使探望权作出承诺,并接受约束。” 

  慎重考虑后,512日,小马和小吴签署了无锡首份《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小马承诺,主动配合小吴行使探望权,不故意阻挠、限制其探望子女;小吴则承诺,探望期间对孩子悉心呵护,不隐匿、转移孩子,不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 

刑事战线

  小张虽然年仅十五周岁,却已因盗窃先后三次被行政处罚,20229月又因涉嫌犯抢劫罪被提起公诉。审理过程中,为了了解小张的成长历程,找到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源,承办法官和小张及其父母逐一进行了谈话,了解到小张自幼随父母至无锡,但因无心学业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在家,结交不良青年混迹社会,其父母平时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情况关心甚少。 

  针对小张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多次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告诉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不能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等原因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要帮助其树立法律意识,监督其不得进入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不得夜不归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张的父母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新吴法院还向小张的父母制发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并持续跟踪帮助。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小张的父亲表示,对于如何教育孩子、需要教育什么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将来一定会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教育孩子,帮助他走上人生的正轨,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审监战线

  在新吴法院审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抚养纠纷再审案件中,发现案涉幼儿出生即被送养,后因办理户口等原因又被送回母亲身边,并从无锡被带至南通生活。其母亲没有固定职业、收入,结交了新的男朋友,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经了解,该幼儿语言发育迟缓,较为频繁的抚养人、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不利于该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该幼儿的处境引起案件承办法官的警惕与高度重视。 

  在依法处理案件的同时,新吴法院将该幼儿的母亲及其男朋友,也是目前该幼儿的共同居住人、抚养人传唤至法院进行谈话,详细了解该幼儿目前的生活、健康、发育及居住等方面情况,要其母亲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积极履行家长义务,为该幼儿提供稳定的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保障,并关注该幼儿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多陪伴孩子,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新吴法院还发出《家庭教育令》,以书面形式提示其母亲切实采取措施,切实关爱、关心、保护该幼儿健康成长,并将该《家庭教育令》抄送该幼儿母亲的男朋友、共同居住人。 

执行战线

  因为离婚,小和(化名)不得不随妈妈生活,对于小和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缺失,作为父亲大和(化名)的一方,本应尽量多给孩子关爱、照顾。可是大和在离婚之后,未积极履行其作为父亲的职责,甚至未按时支付抚养费,拖欠抚养费金额高达40余万元,给孩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执行法官在办理该案件时,不仅积极督促大和履行支付抚养费的法定义务,同时还向大和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大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2023512日,大和在执行法官和“梧桐少年”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至无锡市妇联婚姻家庭指导服务中心接受为期六次的“一对一”“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希望大和在履行自己对孩子的经济义务之外,能够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 

  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花园里,种“家庭教育指导”的种子,等待它发芽,风吹雨打都不怕,盼望它长大,静待给孩子的童年开出幸福美满的花。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