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三治融合” 共建平安和桥
2022-04-22 16:17:00
    和桥镇地处宜兴市东北部,位于滆湖之滨,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乡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和桥镇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开启特色乡村善治“新模式”,打通村居社会治理“微循环”,构建出了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建为魂领方向一是开展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品牌社区创建行动,构建“党建+网格”模式。科学调整综合网格63个,优选专职网格员47(社区网格不变),新招录15名,结合村庄综合治理网格,将村下辖分支建在网格上,打造红色网格。通过村干部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普通党员、村民,实现“红色网格”全覆盖,构建以网格管理为基础的“党支部+网格员+居民小组+乡贤服务+驻格警务”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明确村干部、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各自承担的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定期互访、交流分析等工作制度。积极为网格内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常态化“红色服务”,促进党员综合素质提升,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强,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筑牢规范“全要素网格”体系,构建1(网格长)+1(网格)+N(部门)制度加大网格和职能部门工作联动,有效提升网格战斗能力及时排查和钝化矛盾,化解风险,推动镇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网格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成立鹅洲网格学堂每月为网格员培训充电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 

  自治为基增活力。一是推进村(居)协商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坚持四议两公开,依法确定村社区工作事项,推进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建设,有效促进了协商民主建设。二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落实检查、评估、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诚信自律。成功创建兴业社区“文明实践+安心快线”与“吴峰妹工作室”、劳动社区“居作媒 侨为介”、南新社区“老街坊”等品牌社区。三是村、社区成立网格员驿站,落实1(网格员)+1(警员)+X(每个自然村组选一个党员或村民代表、志愿者)制度强化“铁脚板”信息排摸,引导辖区内居民自治 

  法治为本强保障。一是积极开展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成立“援法议事”工作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二是构建“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确保全镇6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1名“法律明白人”,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三是全面推进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常态化通过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开展普法、咨询、答疑等活动。2021年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40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43起,提供起草、审查民事经济合同、接受委托参与项目谈判等非诉讼服务40次,为村(社区)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42次。 

  德治为先扬正气。一是加强村(居)道德规范诚信体系建设。在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后,立足民情习俗,因地制宜,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村(居)民公约,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人居环境整洁等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纳入规约范围。二是“五大行动” 助推文明实践蓬勃开展。以“五大平台”为依托,实施党的政策领悟、主流价值引领、科学知识普及、文化生活丰润、美好风尚弘扬五大行动,打造“凉亭讲习社”“晓理的家——理论宣讲走亲行动”“情满四季”文化惠民新行动等活动品牌。“五项全覆盖”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道德评判团、乡风评议会、家风家训传承、“最美评选”等德治模式,引导城乡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德治局面。 

  下一步,和桥镇将集聚力量、凝聚人心,通过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契合中国乡村治理的客观实际,构建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