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文物沦为“钉子户
梁溪区检察院
2021-12-15 09:11:00

   一栋孤零零的建筑物耸立在一处大型拆迁工地上,拆迁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拆除作业,现场尘土飞扬,一片狼藉……202110月,正在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调查的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检察官吴满度和助理小陈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场景。

  “那栋建筑物难道是‘钉子户’?”小陈向吴满度说到。 

  “那是我祖先的故居,还是文物呐,不信我带你们去看看。”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向检察官说。 

  检察官跟着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建筑物走去。走近一看,建筑物外赫然竖立着“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徐建寅故居”字样。该文物被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包围在中央,外部破损不堪,内部损害严重,部分墙壁破损脱落,砖块裸露,屋顶破洞,地面上堆积着大量砖块、塑料、废报纸等废弃物,且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看到这番景象,检察官立即展开了公益调查。通过对文物周边进行走访。检察官发现文物所在地块正进行拆迁征收,面积达103亩,拆迁作业过程中未采取洒水喷淋等有效防尘抑尘措施,且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裸土地面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继续对周边进行查看,检察官又发现拆迁地块北面有一条河道,河道周围同样堆放着大量的砖块、木头等建筑垃圾和废塑料、废桶等生活垃圾,部分垃圾已滑落至河道中。 

  “老人家,您放心,这事儿我们一定解决。”离开现场后,检察官立即着手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据调查:徐建寅为近代兵器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其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994年被公布为无锡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面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该院针对文物受损、大气污染、河道污染问题,分别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相关部门联合整治,消除拆迁施工对文物、大气、河道造成的不利影响。 

  11月底,相关部门回复梁溪检察院称,文物保护范围内垃圾已被清运,文物本身也进行了修缮,外围修建了围墙且有警示牌上墙,文保员也会进行定期巡查;河面上垃圾已全部打捞,河道管理范围内垃圾已全部清运,并进行了绿网覆盖;拆迁工地已采用硬质围挡并采取降尘措施,建筑垃圾将及时清运,未清运的进行绿网覆盖。 

  “检察官,谢谢你,让我祖先的故居能够修缮一新,恢复往日的光彩。”123日,老人拉着正跟踪回访现场的检察官的手激动的说。

 

  拆迁征收工作可谓“拆一发而动全身”,拆迁施工作业中涉及到扬尘、河道、绿化、文物等众多利益保护问题,需要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各司其职、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检察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文明施工,防止拆迁施工对大气、水、绿化、文物等造成后续次生危害,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今年以来,梁溪区人民检察院利用无锡检察监督大数据综合研判平台对政法部门数据、政府部门数据、社会公众信息、检察机关数据进行自动研判分析,精准推送出监督线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17处拆迁地块进行综合治理,有力提升文明施工水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