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焕新巡防体系 平安守护再升级
2021-12-07 14:03:00
    
       ●建立“一警多能、多警联动、屯警街面、快速反应”联勤机制,有效破解城区治安管理难题

●依托193个“平安前哨”工作站,因地制宜探索社区警务和巡逻处警相结合的“社巡处一体化”路径

●紧盯“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控”建设目标,推进智能化视频前端、移动终端及支撑体系建设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全域立体、智能精准的巡防体系,不断增强动态化环境下社会治安掌控力。今年以来,全市侵财警情和可防性案件数较前三年均值分别下降了32.5%、23.9%。

融合警力资源

打造“四警联动”新格局

8月,江阴市公安局正式启动“四警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一警多能、多警联动、屯警街面、快速反应”联勤机制,有效破解城区治安管理难题。

该警务模式以警务工作站为运作核心,升格警务工作站综合指挥室为情报指挥分中心,由警务工作站统筹城区范围内所有警情的处置工作,按照就近、便利原则,科学灵活调度辖区内派出所、交警、巡特警力量开展警情现场和后续处置。同时,警务工作站强化平台支撑、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对警情接报、处置、移交等环节进行闭环管理,缩短警情响应“反射弧”。

“四警联动并不是警力的机械调度和拼凑,需要各警种充分联勤联动,才能真正实现警种间职能优势的互补互促。”城南警务工作站负责人吴海城介绍,他们以主干道路为界,将城区划分为13个巡控网格,巡特警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武装巡逻和应急处突效能,交警、派出所警力重点开展高峰时段道路疏导、重点部位值守工作。遇到一般警情指令,网格内就近警力第一时间前往处置;遇到重大突发案事件时,各警种“一呼四应”迅速集结,确保快速有效控制事态。

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巡防机制,赋予各警种“打防管控”、服务解困综合职能,填补了管理空隙,减少了警力重叠,充分发挥“堵漏洞、控发案、保路畅、促平安”的重要功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巡防格局。

深化警网联动

探索“社巡处一体”新路径

“租客以电表被动了手脚为由拒绝缴纳房租,我们双方起了争执。”11月12日,居民邬先生来到云亭街道云新村“平安前哨”工作站,向工作人员反映了他遇到的麻烦事。正在辖区内开展巡防的社区民警夏青接到警情通报,第一时间联系电力部门上门调查,发现是电表故障导致电费异常。夏青与网格员、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将邬先生与租客约至工作站,联合司法所派驻调解员开展调解,双方消除了误会。

“平安前哨”工作站既是治安感知的第一触角,也是守护平安的第一防线。江阴市公安局结合派出所改革,依托193个“平安前哨”工作站,因地制宜探索社区警务和巡逻处警相结合的“社巡处一体化”路径,推动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为“在社区”,警网联动就地开展信息采集、管理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同时,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多位一体的巡防力量架构,实现基础工作与动态信息零距离掌握,为提升警务效能注入催化剂,形成了警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

注重科技赋能

升级“智能卡口”新界防

为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精细化、智能化,江阴公安不断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将科技信息化成果转化为巡逻防控的“尖刀利刃”。

聚焦“智能卡口”建设,江阴市公安局科学调整现有治安卡口布局,按照机器换人思路,将2处高速公路出入口、5处主要国省干道治安卡口升级为智能查缉堵控点,全面改善硬件设施,配齐安检、人证核验、移动终端特征采集等智能设备,精准采集人、车、物、证、码等数据,提升对跨区域人员、车辆、物品的动态管控能力,实现全域智能感知、精准识别、触圈预警、实时响应。

紧盯“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控”建设目标,江阴公安机关推进智能化视频前端、移动终端及支撑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全面升级了政务视频专网、公安视频专网和公安内网视频汇聚平台功能,目前已实现2.3万余个自建视频监控、5850个智能识别点位的户籍化治理,全面发挥主动预警、精准制导的作用,为社会治安防控提供强大动能。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