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同学这段时间情绪比较平稳,性格还是偏内向,但和同学相处还是好的。他的成绩中等,以前也是这样,人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完成也不是很认真,这些我和他父亲沟通过,我能感到他父亲比较忙,但对小华还是关心的。小华同学穿着各方面都干净整洁,当然他自己自理能力不错,我觉得蛮好。”“好的,谢谢您。”与小华的班主任朱老师通过电话,锡山法院民一庭法官刘燕妮松了一口气。
2020年10月,刘燕妮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让她至今不能释怀。“小华的父亲把小华领来参加庭审,在庭上就对小华说,要是我们离婚,你以后就跟着你妈过吧。而离家三年多的母亲对小华也很冷漠,全程没有和小华说一句话,并明确表示无法抚养小华。站在孩子的角度,我真的很难过。”小华的父亲华松与母亲刘悦在2008年恋爱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儿子小华。结婚初始,华松和刘悦感情不错,但从2013年起,由于华松经常赌博并欠债不少,两人争执不休,影响了夫妻感情。此后,华松还爱上了喝酒,刘悦也对家庭不管不顾,两人矛盾更加不可调和。2017年8月,刘悦曾起诉过一次离婚,当时法院审理后认为两人还有和好的可能,判决不准离婚。第一次起诉后,刘悦就搬出华松的住处回娘家居住,两人也一直没能和好。这次是刘悦第二次起诉离婚。
“我当初向华松送达应诉材料的时候曾经和他谈过话,他说为了儿子不想离婚,但没有说和妻子还有感情不想离婚。结合开庭时两人的表现,我觉得婚姻存续对两个人确实都没有意义了。但婚姻关系可以解除,亲子关系不会消失。”开完庭,原被告两个人把小华“扔”在法庭各自离开,最后还是法官将小华送回了华松住处。“这或许是一种不愿抚养的表态,也可能是对对方不满的宣泄。但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他们的行为,我无法理解。”开完庭,刘燕妮就一直处于纠结中,判决离婚是对两人感情的分割,但孩子由谁抚养?几经考量,刘燕妮做出了决断:为了维持小华生活、学习的稳定性,尽量减少父母离婚对其造成的影响,结合考虑刘悦、华松二人的收入、居住地等实际情况,刘燕妮认为由华松继续抚养小华更为适宜,刘悦每月支付抚养费至小华年满18周岁时止。
刘燕妮对判决书字斟句酌,写了一段话给小华的父母:关于小华的抚养问题,法官非常遗憾双方均表示不要小华的抚养权。对于华松来说,自与刘悦分居后一直与小华共同生活,独自承担了生活的风霜,负担了小华的生活、学习费用,同时给予小华应有的父爱,这份父子情不容置疑。但与此同时,法官希望华松能够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戒除不良嗜好,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为小华撑起一片天,为他树立作为男人和父亲的榜样。对于刘悦来说,虽然第一次诉讼后其与华松持续分居状态,但分居、身体不适,或者其他任何情况都不是其淡漠母子亲情的理由。刘悦作为母亲,数年来对小华关心不够,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进行反思和弥补,为小华的健康成长,不仅是身体健康,更是心理健康上尽到为人母应尽的责任。在解除婚姻关系后,希望刘悦、华松摒弃前嫌,协力为小华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法官有话说:我至今与小华的班主任保持联系,好及时了解他的情况。一边是粗暴照顾,一边是漠然相待,最终我把小华判给他父亲抚养。我不确定这个判决会对小华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我想在不打扰他的情况下看着他成长。在我审理的离婚案件中,父母漠不关心甚至拒养的小孩大多沉默寡言,但懂事、独立坚强。我在判决书中把对孩子父母的期待体现出来,希望这样一份正式严肃的法律文书能让他们警醒。所幸,小华得到了稳定的照顾,学习和生活并未受大的影响。希望生活给予的苛刻,让小华这样的孩子在磨砺中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