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那你知道它的起源吗?
追溯历史可知,“六一”国际儿童节源于二战后的1949年。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今天,少年儿童虽不再面临战争的伤害,享受的权利也更加完善,但要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还需要法律、社会、家庭三管齐下。
司 法 保 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享有的五项权利
生存权:享有的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的权利。
参与权: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
发展权:指充分发展其体能与智能的权利。
受保护权:指未成年人享有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
受教育权:指未成年人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
家 庭 保 护
家长不能随便打骂孩子
虽然父母打子女多半是为了教育子女,希望他们学好,改正不良行为。打伤、打死孩子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多数情况下是无意中造成的后果。但是,不管父母的本意如何,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或生命事实上受到了侵犯,必须予以惩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指的是对家庭成员从肉体、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的行为,具有经常性和相对连续性。
家长不可偷看孩子的日记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校 园 、社 会 保 护
学校要保护未成年人
1、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要保障未成年人的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3、不得延长未成年人的在校学习时间
4、教师辱骂、体罚学生将会受到惩罚
突发事件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但关乎家庭幸福也关乎社会安定,因而,未成年人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也作出了限制。
未成年人不许旷课、不得夜不归宿、禁止吸烟、酗酒并禁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未成年人旷课是一种不良行为,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常受教育和健康成长,容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夜不归宿也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很容易受坏人影响走上犯罪道路,也常常成为犯罪者的攻击对象。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也会诱发其他不良行为,甚至会造成违法犯罪。
最后,将这份“护身锦囊”送给所有的孩子,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查看,加强警惕、提高安全意识,做一个知危险、会避险,能够守卫自己安全的“小主人”,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放心,也让自己在平安健康中快乐成长。
【法官送给少年儿童的7个自我保护锦囊】
Q1: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青少年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机关报告。
1、匪警的电话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机关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机关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者以此开玩笑。
Q2: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当青少年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房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来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入室入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起到震慑作用,从而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Q3:被歹徒盯上怎么办?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某种目的,常以中小学生作为侵害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发现被歹徒盯上,不能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同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周围情况、歹徒的动机来确定对策。
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区转移,那里人来人往,歹徒不敢胡作非为;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求得帮助。
3、如果被歹徒纠缠,应高声喝令其走开,并以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就地捡到的木棍、砖块等做防御,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方向等情况,待事后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
5、如果遇到凶恶的歹徒,自己又无法脱离危险,就一定要奋力反抗,免受伤害。反抗时,要大声呼喊以震慑歹徒;动作要突然迅速,打击歹徒的要害部位,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寻找机会脱身。
6、应切记,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最终要的是要运用智慧,随机应变。
Q4: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能及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者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8、外出时衣着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已家庭的富有。
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10、不接受陌生人的同行或者做客邀请。
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Q5:遭遇强行索要钱财时怎么办?
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方,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正面冲突。
1、坚决拒绝无理要求。一定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自己提供安全保护。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自己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
2、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
3、一定要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4、发现其他同学被敲诈勒索,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通知老师。
Q6:遇到抢劫、抢夺怎么办?
1、要有防范意识。
2、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帮助。
3、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者贵重物品,女生不要佩戴金银首饰或玉器。
4、平时不要花钱大手大脚,以免引起不良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5、单独在家,不要轻易为陌生人开门,更不要为不认识、并声称是家长的同事或朋友的人开门。如果发现类似情况,要立即给父母打电话。
6、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即使一时无法将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
Q7:遇到绑架、劫持怎么办?
1、遇到劫持,不要过分挣扎,以免犯罪分子对被绑架者进行身体伤害,要尽量拖延时间,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车辆型号和牌照号码等。
2、如果被蒙上眼睛,要尽量将听到的线索默记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谈话内容,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等等,到达藏匿地点后,要尽量了解藏匿地点的环境特点,与犯罪分子周旋。尽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3、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摆脱歹徒的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