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法院为工程类鉴定案件“瘦身”
2025-08-25 10:40: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作者:张海陵

“工程鉴定拖太久,案件迟迟判不下来,企业资金链都快扛不住了!”这曾是不少当事人面对建设工程纠纷时的烦心事。如今在泰州,随着全市法院涉工程类鉴定案件集中清理行动的推进,这些审判过程中的“肠梗阻”问题正加速得到解决。据统计,截至6月30日,74件在办工程类鉴定案件中已有57件画上句号,77%的结案率让不少当事人竖起了大拇指。

清单管理见真章 3个月啃下57块“骨头”

“鉴定周期长、沉积案件多,不仅拖慢审判节奏,更会凉了群众的心。”泰州市中级法院审管办主任郑兴在落实专项工作时为同事们鼓劲,“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让公正不迟到!”

靖江法院司法技术人员会同鉴定机构开展现场勘验

今年3月17日,随着《关于开展委托鉴定案件集中攻坚清理的通知》的下发,一场针对工程类鉴定案件的“瘦身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据介绍,3月20日,泰州全市法院建立起详细的集中攻坚案件清单,74件在办建设工程类鉴定案件被逐一登记,进行逐流程、全方面的加速办理。

“以前一个工程鉴定案件,光是等鉴定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就可能耗上半年。”从事建设工程案件审判多年的泰州中院民一庭庭长王军强坦言,“现在通过审管办建立的‘清单式管理’,就像给每个案件装了‘计时器’。”

在更新的进度表上,数字变化清晰可见:4月17日,首批清理完成21件;4月30日,在手案件减少至47件;5月31日,结案率突破62%;到6月30日,共计清理57件鉴定案件。“定期跟鉴定机构碰头,当事人有疑问随时沟通,法官全程跟踪进度,这效率想慢都难。”审管办四级调研员张荣明拿出厚厚的沟通记录笑着说。

77%结案率背后 从“等消息”到“追进度”

“没想到3个月就拿到鉴定报告,比预期快了一半!”刚拿到判决书的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总难掩激动,“之前担心鉴定拖垮项目,现在资金能盘活了,这多亏法院把‘慢功夫’变成了‘加速度’。”

海陵法院鉴定部门组织业务庭、当事人双方、鉴定机构勘验现场

在攻坚行动中,泰州中院提升鉴定机构、当事人、法庭、鉴定部门的沟通效能,创新“四合一沟通机制”:鉴定前明确各方责任,过程中随时解决争议,鉴定报告初稿出来后法官立刻组织质证。数据显示,通过该机制促成鉴定机构与当事人有效沟通的案件达40余件,有力解决争议焦点,化解技术难题,鉴定周期平均缩短20天以上。

“有一次,双方对竣工验收的工程量有分歧,法官当场就联系鉴定专家进行复核,当场敲定结果。”某厂房纠纷案的当事人陈总回忆道。

从数据对比来看,在补充鉴定材料并质证环节,22件案件补充材料时间平均提速10天,鉴定机构从勘验现场到出具征求意见稿平均提速8天以上,在督促缴纳鉴定费、安排现场勘验、四方有效沟通等环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某建设工程公司法务算了笔账:“现在沟通容易了,问题变少了;时间也省下来了,公司大大节省了诉讼成本。”

构建长效“防护网” 3家机构被约谈

海陵法院办理的一起景观工程造价案件,案涉工程造价近710万元,案涉争议造价217万余元,原预计用时6个月办理结束,通过积极沟通联系鉴定机构、当事人等方式督促,实际提前近1个月完成整个鉴定工作。

“清理不是一阵风,得让快节奏成常态。”泰州法院用督查制度织密防护网。如今,鉴定机构“黑名单”已初显威力,3家效率低下的机构被约谈警告;内部督查更是常态化,每月抽查案件流程,发现问题当场纠偏,努力将隐患一“网”打尽。

高新区法院办理的一例案件中,鉴定机构1个月内案件没推进鉴定进程,经高新区法院多次督促,以及中院约谈,要求其限定时间内出具报告,该案最终得以顺利结案。

据了解,接下来泰州法院还将针对工程鉴定案件建立“甄别机制”,对鉴定标的大、涉工人工资、烂尾楼等疑难案件进行全流程监督。同时,法院还计划将鉴定机构鉴定用时、当事人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评价,完善“黑榜”公示制度,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这场集中攻坚行动,我们在意的不仅是结案率的大幅提升,更是让司法服务的‘速度’与‘温度’直抵人心。”泰州中院副院长殷继东表示,随着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泰州法院将继续巩固和深化集中攻坚清理工作成果,持续加强对涉工程类鉴定案件的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